首页 > 创新案例 > 正文

重庆市合川区:“合美十皆”共绘乡村幸福梦

发布时间:2025-02-25 来源:
字号:
[小]
[大]
【打印】

  近年来,合川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决落实“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求,深入挖掘卢作孚先生“十皆”理念新内涵,以打造“十皆院子”为契机,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向川渝毗邻地区扩面推广,促进“十皆”乡村建设理念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

  强化多点联动,建设“皆宜居”乡村新貌。以“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居住、皆可游览”为目标,强化川渝毗邻地区联动,共同推动平安稳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一是共筑平安治理体系。推动肖家镇、燕窝镇等11个镇与广安毗邻乡镇签订《平安边界四联机制协议书》《关于建立创新社会治理跨区域协作联动机制的协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协商会议,制定工作清单,细化工作任务,深化开展治安联防、禁种铲毒、森林防火联合行动540余次,推动“看家天眼”边界区域全覆盖,持续加强两地平安建设。二是共建便民生活设施。联合开展省级文物“川渝界桥——五星桥”保护工作,加快推动五星桥车行桥建设。通过共建市民广场、边界桥、人行健身便道,升级改造边界公路、打通断头路,整镇推进毗邻乡镇天然气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镇、村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规范设置便民综合窗口、川渝通办窗口,方便两地办事群众。三是共护生态文明岸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武胜县万隆镇、岳池县伏龙镇等毗邻乡镇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建立跨界河流管护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深化南溪河、代峨溪等边界河流联防联控工作,常态开展“川渝一家青·双城向未来”“河小青”等主题活动220余次,共同处置跨界河道内出现非法放生、非法捕捞等涉水生态环境问题,组织开展边界村合作清漂140余次。

  聚焦兴利除弊,营造“皆和美”生活氛围。以“皆受教育”为目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推进川渝两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宣传宣讲润民心。构建组织便捷、贴近群众的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模式,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成立“十皆”宣讲队,培养金牌村民讲手,常态化开展“作孚课堂”“院坝讲堂”“作孚故事我来讲”等活动,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精神大餐。用快板、三句半、顺口溜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医保、耕地、住房等政策宣讲,强化政策普及。二是文化活动抚民心。以部分边界村现有的“大坝子”“小院子”等为单元,立足本地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红豆小院、“十皆”院子、“倒挂金钩”院子等文化小院8个,联合“枫栖小苑”等毗邻特色小院,成立“十皆”文艺队伍,共办川渝毗邻乡镇“村BA”“K歌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300余场,传承发扬合川善书、二郎高跷、三元门武术、合川打莲箫等本土非遗文化,惠及两地群众7万余人次。三是实践品牌得民心。打造肖家镇“和美边界·共建共享”、钱塘镇“红色乡邻·益起钱进”等边界镇文明实践项目14个。探索建立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化小院”“站、点”共建机制,推动文明实践资源向小院倾斜,结合“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持续关心关爱院落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常态开展义务清扫、免费体检、春耕助农等文明实践活动430余场次。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皆可为”善治格局。以“皆能为公众服务、皆无嗜好、皆无不良习惯”为目标,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弘扬文明新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一是共评典型树新风。以传承弘扬卢作孚先生“十皆”理念为主线,组织两地干群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121场,共同评选出两地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297人,不断培育川渝两地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新风。发布“红榜”,激励村民参与庭院清洁、室内整洁、垃圾分类、环境绿化美化等活动,共评美丽庭院200余个。二是共议难事齐治理。依托党建统领网格治理,围绕擦亮“相邻相亲‘甜’满初心”党建品牌,引导居民“共商筹智”“共管筹治”。通过定期开展“廊桥夜话”活动,让群众畅所欲言,收集、梳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347件,统筹规划落地项目24个,群众参与率达100%。聚焦各小院打造学法小院、议事亭,成立“院落自治协商会”,调解村民矛盾纠纷、讨论重大事项、宣传禁毒禁赌,让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三是共兑积分添活力。以“十皆”积分制度为样板,在各毗邻乡镇开展“一榜两评”活动,每月定期对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改造情况进行打分,督促百姓做好自家范围清洁卫生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公共区域的环境改造之中。建立“十皆”积分超市,对每个家庭在善行义举、志愿服务、邻里和谐、院规遵守、爱心奉献等方面设置相应的奖励积分换购制度,已完成价值23万余元的物资兑换。

  持续探索巴蜀文明实践带共建同行中走出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合川路径”,依托川渝毗邻地区区位优势,推广并践行“十皆”理念,以“十皆”乡村治理模式为载体,聚焦多角度满足群众需求、多方面提升队伍水平、多维度打造精品项目,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扩大文明实践辐射面,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陈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