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案例 > 正文

四川省邻水县:“渝邻同心”携手共建文明实践示范带

发布时间:2025-02-25 来源:
字号:
[小]
[大]
【打印】

  为深入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部署,纵深推进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邻水县与渝北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意识,持续擦亮“渝邻一家亲”文明实践共建品牌,推动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促进渝邻两地乡风文明共同提升,蹚出了一条跨省域农村精神文明共治共享的发展新路。

  共促实践机制 引领文明实践新风向

  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秉承“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围绕“五项工作内容”,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传播、践行、服务”三大功能,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信息互通机制、互帮互助机制,整合人员队伍、平台载体,发布“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等五项“渝邻一家亲”文明实践共建项目,发出“渝邻‘乡风文明十条’”倡议。大胆尝试突破行政地域壁垒,在文明实践、平安建设、应急防控、市场监管、就业服务、司法协作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移风易俗、乡村旅游、品牌打造等成果经验,开创性地推行邻渝城市公交“一卡通”,推动两地基层治理交融互促,服务“同城融圈”战略,为双方共建文明实践精品示范带奠定了坚实基础。

  共建实践阵地 激活文明实践新动能

  依托渝邻两地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合文化站等阵地资源,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文明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渝邻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在高滩-茨竹-大湾选取点位,精心打造渝邻交界乡风文明示范项目,形成集文化展示、公共服务、文明培育、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风文明实践阵地网络,构建渝邻地区“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依托川渝高竹新区,集成新区公安政务服务大厅、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医保服务站、供电服务中心、“数智零工市场”“数字仲裁庭”“审判站、执行联络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跨省域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川渝通办、一站通办、一网通办”等“同城”服务,共同承担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践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使命,全方位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共办实践活动 培育文明实践新硕果

  打造南北大道“五彩金银”文明实践品牌,分类开展“党建红、生态绿、平安蓝、民生橙、志愿黄”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等,整合渝北区“理论麻辣烫”、邻水县“报春鸟”宣讲团,组建“渝邻名嘴宣讲队”,采取“文艺+宣讲”方式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渝视察讲话精神等宣传宣讲,联合开展“我们的节日”“渝邻名嘴宣讲”“好人行”先进典型巡讲等宣传宣讲活动40余场次,不断增进友谊、凝聚民心。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围绕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联合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等川渝毗邻区县定期开展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党政联席会、“巴蜀风韵·橙意邻水”文化旅游宣传周等活动,共同推动川渝毗邻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利用与文旅产业发展。深化“三管一养成”行动(管住手、管住口、管好禽畜,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签署平安边界共建协议,建设渝邻平安巡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运用乡村“摩的”快速灵活优势,组建联合巡逻队伍,定期开展治安巡逻、生态保护、森林防灭火宣传等文明实践活动20余场次,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带动两地开展“青春志愿·靓在乡村”等各类文明实践120场次,惠及群众5万人次,为渝邻两地协同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陈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