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案例 > 正文

重庆市万州区:百课齐讲、千屏共亮、万人同唱

发布时间:2025-02-25 来源:
字号:
[小]
[大]
【打印】

  自“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梁平区、城口县、四川省达州市五地围绕思想引领、阵地联动、全民参与,联合开展“百课齐讲、千屏共亮、万人同唱”爱国行系列活动,积极引导五地干部群众厚植爱国情怀、砥砺报国之志,共同推动川东北渝东北新时代文明实践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突出思政引领,“百课齐讲”传承红色基因

  一是推出红色线路。深度挖掘五地红色文化资源,串联红色渠县纪念馆、刘伯承纪念馆、万州革命烈士陵园、梁平区猫儿寨、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等12个红色文化教育阵地,推出川渝爱国主义教育思政线路。运用“VR、AR和3D”等技术,整合三峡移民纪念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等思政资源,打造线上思政场景,推出红色景点VR真人解说,通过全景漫游、云上观展、数字文物等沉浸式体验方式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

  二是开展主题宣讲。结合“黄葛树之声”“明德帅乡”等五地微宣讲载体,组织机关干部、青少年学生、讲解员、节目主播、市民群众、最美退役军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以“思政+讲座”“思政+曲艺”“思政+歌舞”等形式,以“走读”的方式深入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学校、网络开展100场主题思政宣讲活动,推动思政活动走进群众身边、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三是打造精品讲堂。盘活五地思政课堂资源,建立精品课堂联合评选、推广机制,通过现场展示、专家点评等环节,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互动问答等多元化形式呈现,评选推出《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棵树》《致敬军神》《凝心聚力“移”路前行》等10堂精品思政课,在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推动五地思政课堂同屏共振。《三峡移民故事:三生三世》《强国必须强军》等线上思政课广受青年群体青睐。

  突出阵地联动,“千屏共亮”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建立机制。建立公益广告“一体策划、一体协调、一体制作、一体发布”机制,统筹利用五地户外LED大屏,在七一、八一、全民国防教育日、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统一设计全民国防教育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宣传标语、公益海报,通过五地同步联动亮屏,切实浓厚社会宣传氛围。

  二是聚焦重点。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统领,围绕五地先进典型选树发布、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宣传等内容,进圈入群、联动互推、常态轮播。今年9月份,五地联合“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2024年“万州好人”发布暨川东北渝东北先进典型交流活动,大屏小屏大屏实时直播,直播观看量210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典型选树影响力。

  三是规范传播。构建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方位覆盖的五地传播矩阵,整合五地自有平台、微信、微博、视频号以及窗口大厅、公交站台、车载移动数字电视等载体资源,统一宣传口径、统一宣传节奏、统一宣传方式,促使活动策划报道形成系列性、连贯性、整体性、规范性,实现宣传叠加效应。

  突出全民参与,“万人同唱”汇聚爱国热情

  一是抓好活动。组织川渝毗邻地机关干部、先进典型、行业职工、学校师生、普通群众等社会各界人士上万余名,开展“川渝一家亲 同筑爱国情”大合唱进校园、进单位、进社区、进农村240余场次,形成“传唱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辐射效应。

  二是抓实载体。充分发挥文明实践阵地统筹协调、组织实施作用,依托“平湖晚七点”“文明实践大篷车”“群众大舞台 有梦你就来”等五地文明实践活动,举行“唱响红色经典歌曲 歌声礼赞伟大祖国”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川渝毗邻地区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营造“人人参与、人人会唱、人人受教育”的浓厚氛围。

  三是放大效应。建立同策、同唱、同推联动机制,推出川渝同唱《我和我的祖国》MV,在各地全媒体平台广泛刊播,展现川东北渝东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责任编辑:陈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