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街道创新“124”基层治理机制 破解老旧社区治理难题
发布时间:2025-04-02
来源:
北碚区融媒体中心
近日,记者从北碚区朝阳街道获悉,该街道针对老城区治理难题,创新推出“一核引领、双平台支撑、四方议事”的“124”基层治理机制,推动社区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有效破解停车难、三无小区管理、公共设施老化等民生痛点,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据了解,朝阳街道是典型老城区,面临人口密度高、停车难、老年人口多、三无小区治理难等难题,居民对社区事务知晓率与参与率均不足,商户、社会力量参与基层自治度低,“政府热、社会冷”现象突出。
近年来,朝阳街道结合辖区内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创新推出“124”基层治理机制。强化“一核”引领,党组织牵头搭建“社区议事平台”,推行“党委牵头,党员带头,居民承头”自治管理模式,建立“建章立制—问需提案—协商立项—共同办理—意见反馈”闭环机制,提升基层治理“组织力”。
同时,深化党员联系群众机制,组织辖区1600名在职、退休党员在楼栋电梯口、楼栋口“亮身份、亮责任、亮电话”,收集意见建议、化解矛盾。并且创新建设党员带头申报服务等网格化党建积分特色项目,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热情。
搭建“双平台”桥梁,成立35个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服务委员会,协商解决治理难题;打造议事代表联络站,培育70名议事代表,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收集民情民意,构建“代表进网格、议事上平台、履职全评价”应用场景。
探索“四方议事”机制,整合辖区党建、服务和设施等资源,运行“党委统筹管、居委会自治管、监督委员会监督管、自管委员会参与管”机制,推动社区各项事务合力开展。在此基础上,创新“代表监督+部门协同+单位共建+群众自治”四方议事模式,通过“圆桌会议”形式落实“民生实事项目”。

街道正在举行议事代表会。记者 齐宏 摄
通过“124”基层治理机制,朝阳街道改变了以前各类事务都由街道和社区管理的局面,居民和社会力量纷纷参与共治。“老旧小区加装室外电梯工作中,各楼栋的居民通过自管会参与进来。大家将自己的诉求都讲出来,协商沟通、合理解决,避免了矛盾产生,也让电梯安装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朝阳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街道已成功安装电梯89部,惠及居民3204户。
此外,部分三无小区通过自管会协商,规划停车位573个,解决停车难矛盾,也为社区每年收益38万元。
不仅如此,街道还结合辖区特点,通过“四方议事”机制链接西南大学等14家共建单位,形成由“代表收集意见—专业代表提供解决方案—居民议事决策—共建单位解决”的共治网络。
截至目前,朝阳街道城市更新项目中,居民主动建言献策2055个,主动参与协调矛盾356起,基层治理从“被动”变为“主动”,更多居民参与到基层自治当中。
责任编辑:陈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