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长寿文明网 > 长寿文脉
历史沿革(长寿)
来源:      发表时间:2015-10-23


      长寿区(原长寿县)位于重庆市东部,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县。根据重庆简史记载,在战国时期,秦惠王更元九年(即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以前,四川东部一带处在氏族部落阶段,缺乏详细的文字记载,无法查证。按长江所经之地,长寿周围古代氏族、部落的分布情况判断,长寿属于枳。有巴、枳、鱼等氏族。巴:其地在今重庆附近;鱼:其地在今奉节区;枳:其地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乡,氏族部落时期,长寿属枳,隶属巴国梁州。 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置三十六郡,长寿县域属巴郡枳县。《正义》枳:“今涪州城,为秦枳县,在江南”。《龚志》云:“枳辖今涪陵,长寿等县地”。县治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乡。西汉、东汉、三国蜀汉以及西晋时期,长寿县属枳县部份,隶属涪陵郡。东晋(公元347--420年)时期,晋桓温平蜀,以旧枳县为涪陵郡治,而迁巴郡之枳于邻溪口(今江北区洛碛镇),长寿区域仍是枳县一部份,隶属涪陵郡。南朝、西魏、北周时期,枳区隶属巴郡,直至隋朝开皇初废郡止。
      唐代武德二年,正式置乐温县(即今长寿区域),隶属涪州。“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定名为乐温县。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夏,都重庆。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将乐温县改名长寿县。以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多长寿老人,因此得名。《明志》:长寿“府东少北,洪武二年置” 县城仁和场灌滩寺。明天顺中,知县时顺始迁县城于铜鼓坎,下则濒临长江,外环以深濠。万历年间,不幸中火,知区王来举重修。崇祯末年,复毁于农民起义军。清代康熙六年,知县余钰复移置于凤山,以石修砌成垣,辟有四门:东名“迎晖门”;南名“安庆门”;西名“集凤门”北名“拱辰门”。八年功竣。至此,长寿县城规模始具,人称“凤城”,直到今日。
中共长寿区委宣传部 主办 | 地址:重庆市长寿区行政中心
邮编:401220 电话:023-40246099 工作邮箱:1984272160@qq.com
copyright (c) 2015 重庆市长寿区文明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