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江北文明网 > 文明评论

让“公筷行动”行稳致远

发表日期: 2020-11-25
责任编辑: 王 青云

  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年应有的祥和与热闹。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防控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战斗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众所周知,“病从口入”,许多传染病会通过餐桌上的饮食而传染,新冠肺炎传染尤是如此,于是一场“公筷行动”在全国各地开展。但“公筷行动”只有行稳,才能致远,取得实实在在效果,将新冠肺炎传染率降低到最小。

  “公筷行动”,形成共识是前提,否则就会一阵风。大家都知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认同,行动上才迅速。因此,让群众认识到使用公筷有必要,是前提中的前提。要通过正面教育、反面教育、知识教育等方式,让群众认识到不仅新冠肺炎会通过用餐交叉感染,其他疾病也会通过用餐交叉感染,比如甲型肝炎病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等。知晓了这些,自然就会提高警惕心理,认可使用公筷的必要性。

  “公筷行动”,配置公筷是硬件,否则就是空谈。倡导大家使用公筷,那餐桌上首先得有公筷,餐桌上有公筷大家不使用,那是用餐者的问题;如果餐桌上没有公筷导致大家不使用,那是经营者的问题。因此,必须让公筷上桌,方便用餐者取之、用之。要让公筷成为标配,一方面餐厅餐馆经营者要主动尽责,自觉为用餐者配备公筷;另一方面,作为餐饮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不标配公筷的,采取罚款、纳入黑名单等多种方式,形成倒逼机制,让经营者不得不执行,执行不好更不行。

  “公筷行动”,出于公心是正道,否则害人害己。使用公筷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而是一起用餐所有人的事,不能因为自己的随性,而让大家传染疾病,这样的事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发生了很多,结果伤害的是亲情、友情。从众心理,很多人都有,比如过马路,如果没有人闯红灯,一般大家都会遵守;如果有一人闯红灯,就会一个接一个,最后形成“破窗效应”。聚在一起用餐,要么是家人,要么是同事,要么是朋友,要么是生意伙伴,等等,大家都是有情感联系的,更应该出于公心,遵守公德,使用公筷,这样是为你好我好大家好。

  从分餐到桌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养成公筷公用也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公筷行动”不能一阵风,否则收效甚微。只有多管齐下,把牢思想、行动等关键环节,才能最终取得实效,阻挡疾病侵扰。

  作者: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