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聚焦重庆 > 正文

2021年9-10月敬业奉献重庆好人:马晓燠

来源:重庆文明网
字号:
[小]
[大]
【打印】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近日,202110重庆好人榜发布,共10人上榜。按照事迹突出、群众公认、优中选优原则,拟推8人为10月中国好人候选人。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如有意见和建议,可在公示期间通过电子邮件向市文明办反映。

公示时间:20219—10

电子邮箱:cq63898304@126.com

 

一、人物简介:

马晓燠,男,1983年生,现居重庆市江北区盘溪路。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系博士、研究员博导。

二、事迹简介:

马晓燠,男,1983年生,现居重庆市江北区盘溪路。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系博士、研究员博导。在重庆市江北区成立了连心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心光电”),主要从事光电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曾荣获“重庆首届创新争先先进个人”、“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等多项荣誉。

从乡镇小学到中科院博士,始于一场特殊的谈话,也为他在最初的求学路上埋下一颗种子。他回忆着那场谈话,“我在国外学习哲学,但中国最缺技术型人才,我希望你能多关注科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国效力”。此后他便开始努力学习,立志报国的种子也开始慢慢发芽,并在物理、生物和计算机等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或省级奖励。

他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并在庄严的党旗下宣誓,光荣入党,2002年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然而,事不遂人意,高考发挥失利,让本想进入计算机专业的马晓燠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并就读光电工程专业。虽然没有学到心仪的计算机专业,但他并没有灰心。2003年便开始自学量子物理,通过了选拔进入大学实验室开展量子保密通讯的研究;并在《实验科学与技术》上发表了论文处女作《光量子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他的毕业设计论文也获得国内知名科技光学期刊《光学学报》的录用,并荣获“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由于马晓燠的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终被保送到中科院光电所攻读硕士学位。

2007年,马晓燠进入光刻机镜头研制课题组开展光刻机镜头像差检测的研究工作。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提出了非均匀光照条件下光刻机镜头高精度检测方法,将检测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同时也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和申请了多份专利,其中的两份专利还获得了光刻机生产国荷兰的授权,打破国外对我国技术封锁的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2010年,博士毕业前夕,马晓燠应邀提前入职,并进入中科院某型号望远镜课题组担任副组长,协助课题组长完成某型号望远镜中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研制工作。某型号望远镜是我国在研的口径最大的望远镜,国家投入了大量经费,希望能在望远镜的多个卡脖子技术上实现突破,这个项目非常艰辛,当时,西方国家研发的光子相机性能指标满足某型号望远镜的研制要求,但对中国严格禁运。加大了研究难度,但是马晓燠说:“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没有路也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一年时间、行程上万公里、跨越20多个省市、收集的数据资料装满了十多个硬盘。由于要避开光污染和寻找宁静的大气采集,实验场地选择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无人区。只能吃泡面,偶尔从山下带回点儿熟饺子回来,都觉得比过年还幸福。就这样,马晓燠带领着团队熬着夜、吸着氧,边调试设备边采集数据,坚定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

终于在2016年,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子相机大功告成,10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20多项专利获得了国内外授权。随后,他受中科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邀请,飞赴距离中国19629公里的智利,参与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的建设。

2018年,是我国鼓励科研工作者创新创业的关键时期。马晓燠拒绝国外一流大学的工作邀请,回国开展了“光电设备设计与集成”的产业化工作,并在江北区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连芯光电”。3年时间,“连芯光电”已为我国数十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提供了核心的光电技术支持,获得了“创客中国全国二等奖”、“重庆英才﹒创新创业团队”、“重庆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二十多项荣誉。“连芯光电”在马晓燠的带领下为我国光电事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贡献着智慧和才干。因为在光电技术方面的贡献,马晓燠个人在2018年破格评选为博士生导师和研究员。并荣获了“重庆首届创新争先先进个人”、“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等多项荣誉。 

责任编辑:cq_x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