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委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精神文明简报 > 正文

重庆精神文明建设2024年第14期(总第1399期)

来源:
字号:
[小]
[大]
【打印】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中央宣传部调研组来渝调研指导文明城区创建和文明单位 建设工作。72日至4日,中央宣传部文明创建局副局长梅锋率调研组,来渝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及民营企业和“两新组织”文明单位建设专题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调研组一行先后前往重庆助友创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渝北区仙桃街道同盛路社区、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北仓里、五里店商会,实地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公共场所文明引导、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两新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座谈会上,调研组一行听取了市委文明办、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联等单位推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向民营企业和“两新组织”延伸情况汇报,并与陶然居、赛力斯、上海中联(重庆)律所、宗申集团、国瑞控股、五里店街道、益群社工服务中心等民营企业和“两新组织”代表负责人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会议认为,开展民营企业和“两新组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是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路径。会议要求,推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和“两新组织”延伸,一要加强党建引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要突出思想内涵,着重关注企业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价值认同;三要助推企业发展,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企业自身发展相结合,通过创建增强企业的战斗力、凝聚力,员工的向心力;四要开展共建联动,推动民营企业和“两新组织”主动融入属地的文明创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等共建活动;五要改进考评方式,优化调整制度设计,在评选方面适当扩大入选比例,在考核方面突出信息化、无感化;六要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加强宣传、政策激励、典型选树等,提高民营企业和“两新组织”创建文明单位积极性;七要发挥示范作用,以民营企业和“两新组织”文明单位引领良好行风、塑造良好社风,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中发挥更好作用;八要保持常态长效,行业部门加强培育指导,宣传部(文明办)加强培训辅导,属地加强跟踪服务,防止牌子到手创建到头。

  (文明创建处)

  渝中区校家社协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建强阵地。成立区级家长成长指导中心,在幼小中三阶段 9 所学校、11 个社区挂牌成立“家长学校”,搭建“渝中智慧家长”网络服务平台。丰富课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48 名教师参训,研发家庭教育基础课程 120 节、通识课程 20 节,上线《甜甜虎大家谈》等家庭教育网络课程 1820 节。拓展活动。与重庆抗战戏剧博物馆等 15 家单位共建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开发设计“行走的思政课”游学线路 20 余条,组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 30 余场,服务家庭 2000 余户。打造品牌。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研究”创新发展项目,打造“协力渝美好”校家社协同育人品牌,成功创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渝中区委宣传部)

  大渡口区做靓“义渡新风”特色婚俗服务品牌。突出示范引领。组织“最美家庭”“新时代好家长”等优秀家庭代表拍摄5 集“幸福家和·文明义渡”系列纪录片;组建“红心义渡”“太阳妈妈”等婚俗新风志愿队伍、家风建设志愿队等 38 个,招募2.3 万余名文明婚俗倡导志愿者,培养专业志愿者 360 余人。加强阵地建设。打造婚姻家庭辅导室、和美家风社区和文明乡风村庄,开展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提供婚姻问题辅导 340 余次,建立咨询记录档案 84 份,举办家风院坝会、家风故事巡展 20 余场,近 1000 名群众参与。营造浓厚氛围。推出原创动画 IP 形象“义渡小爱”,创作移风易俗动画片,覆盖

  居民 40 余万人;通过志愿服务入户讲解、“德分宝”平台等线上线下渠道,开展“新婚俗、新风尚”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3600 余场次,为新婚夫妇免费赠送传统特色婚书、贺信 2500 余份。

  (大渡口区委宣传部)

  江津区“四抓”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好。抓宣传强认识。落实“春风满巴渝”社会风气提升五大行动,开展文明“六进”宣传教育,召开座谈会、院坝会、主题讲座等 212 场次;组织科普宣传、礼仪培训、文明宣讲等 298 场次。抓典型立标杆。举行“厚道江津人”发布会,推送道德典型新闻 100 余条,发布主题海报 80 余幅,制作微视频 10 期,播放总量超 210 万人次。组织开展“聂帅生平事迹巡展巡讲”等活动 110 场次。抓活动树新风。

  组织公共文化培训 140 余次,送文艺下乡 450 场次,放映惠民电影 1550 余场;开展“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移风易俗树新风”等活动 230 余场次,受益群众 5 万余人次。抓监督保落实。开展各类不文明行为检查 500 余次,查处不文明经营 15 例、不文明养犬 32 起、交通违规行为 300 余起;利用“不文明行为曝光台”接受群众反馈 527 条,处理率达 99.7%

  (江津区委宣传部)

  巫溪县多措并举助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建机制。印发《关于巫溪县推进“五美城乡 文明巫溪”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细化梳理“文化报表”“红灰旗”等城乡融合考核工作指标 12 项,县委宣传部干部一对一服务指导 32 个乡镇(街道),全力打造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巫溪品牌。扩队伍。利用 362 个文明实践阵地,吸纳城乡先进典型、退休干部、非遗手艺人、农村总管、民间草根等特色宣讲人员 379 人,充实“1+4+N”宣讲矩阵,以“理论+政策+案例”“微宣讲+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模式,开展“下乡进城”双向交流的“定点式”“走访式”“讲演式”城乡文明宣传宣讲 2500 余场次。做示范。打造“县城—通城”“县城—徐家”“县城—蒲莲—古路—文峰”“县城—凤凰—红池坝”四条文明实践示范带,持续开展“一网情深”“城乡结对、文明共建”主题活动,每月遴选镇(街)开展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月月赛比拼,精准梳理群众需求清单 126 份,办结完成 213 件民生事项。

  (巫溪县委宣传部)

  城口县“三支队伍”聚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环境卫生整治队“除旧”。街道自发组建环境卫生整治小队,开展整治行动11 次,疏通沟渠约 1200 米,清理各社区路边花台杂草、垃圾 42 处,清除“牛皮癣”68 1000 余条。城管综合执法队“护航”。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推行“每天必巡、不漏一处、即査即处”,拆除乱搭乱建 78 处,劝阻占道经营 260 余次,劝离长期“路边摊”18 个。文明行为劝导队“提档”。邀请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乡贤等热心“嬢嬢”组成劝导队,利用散步、健身等时间,对乱丢乱吐、乱张乱贴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已开展巡查 180 余次,规范劝导 200 余起 300 余人次。

  (城口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杨山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