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精神文明建设2025年第8期(总第1425期)
用心用情 协作协同
全力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渝北区委宣传部
渝北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用心用情、协作协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机制联动、阵地共建、成果共享,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建立“体系”协同新格局。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行,不断健全工作体系。一是责任体系重“实”。厘清“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四方责任,每年印发工作要点及测评体系责任分解,对23个区级部门、22个镇街、430所学校开展评估,促进责任落实。二是育人体系重“全”。坚持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理念,成立区“德育研究中心”,建成德育名师工作室31个、家长学校356个、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30个,推动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融入课堂、家庭、社会。三是内容体系重“本”。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把王朴烈士等渝北红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承办全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研讨会,精心组织“好人进校园”“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探索“阵地”协同新路径。建用并举、量质并重,精心设计活动阵地。一是普及共建。高标准建设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350余个文明实践站、妇女儿童之家、未成年人保护站等基层阵地与1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协作共建,实现差异化发展。二是创新特色。全国枫桥派出所——两路派出所创新设置集法治宣传、筛查预警、危机干预等功能于一体的“甜甜屋”,精准帮扶168名问题青少年重回正轨,近5年辖区常住未成年人无一例违法犯罪,获中央文明办、教育部高度肯定。三是联动示范。建立“社区家长学校+学校家长学校”联动阵地9个,获评市级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2个,丰富协同育人场景。
创造“品牌”协同新成效。坚持务实深耕,打造特色品牌。一是“润心”。把心理健康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区中小学校推行“阳光心育”,建成医校协作试点3个,区级“示范心理辅导室”24所,实现教师、课程、辅导室3个100%全覆盖,区文明办“放下手机 健康成长”、团区委“心灵成长社”等品牌守护29万余学生。二是“修德”。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实践,培育“家校共育”市级品牌5个,获评市级新时代好少年23名、全国文明校园2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3个。三是“关爱”。深入推进“莎姐守未”行动,家庭教育指导1.2万余户,321名“爱心妈妈”与困境儿童结对成长,近3年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717.6万元。
探索文明治理新路子 绣出大美九龙坡新画卷
九龙坡区委宣传部
九龙坡区积极融入中心城区城市文明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治理,着力培育城市文明新风尚,展示大美九龙坡新形象。
创新机制,着力形成文明治理新常态。建立“统筹调度、赛马比拼”工作机制。开展城市现代化治理“十大行动”,13个专班推进,并建立跨区域协调处置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等,高强度、快节奏、大马力推进“东西一体化,全域现代化”大美九龙坡建设。建立“四方共治、五管协同”工作机制。依托社区党委、城管部门、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四方力量,发挥城管、网管、物管、商管、智管等五管协同作用,建立111个社区网格、1220名网格员、14366名路巷楼店长的共建共治队伍。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解决城市治理“九龙治水”问题,聚焦224块闲置地块吹响攻坚哨,清理垃圾、整治环境174块,盘活成便民设施10块。推进“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城市综合管理问题有效处置率达93%,红育坡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
质效并举,着力打造标志性治理成果。出入口、边界线成为风景线。完成经纬大道、袁茄路等8条跨区主次干道品质提升,拆除不规范隔离75处,调整乔木4125棵,移栽灌木约1.3万株,栽植鲜花1800平方米,恢复人行道6221平方米。急难愁盼、顽瘴痼疾问题有效整治。完成5994亩闲置地块环境治理,新增体育场地12万平方米、社区老年食堂20个,修复增设照明暗区盲点路灯583处,新增潮汐车位6177个,新增2.5万个停车位。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推动44家专业市场数字化转型,新接入感知资源2.16万个、城市体征绩效指标223个,新承接贯通市级应用85个、总量达139个,纳入区县“一本账”应用10个。“三清两整两补”工作法有效实施。美化亮化轨道2号线墩柱17根,塑造迎宾道15条,打造“大美绿道”17公里,景区城市、客厅城市、经营城市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
崇德向善,着力培育城市文明新风尚。以先进典型感染人。让9名“中国好人”、77名“重庆好人”、近千名“九龙好人”、139个市级以上文明集体等成为文明的示范者,带动影响群众60万人(次)。以文明实践引领人。扎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推进10件“小案小事”治理,“文明从我做起”倡议覆盖全域,开展“春风满巴渝”主题实践300余场,推动接壤社区联合开展文明新风活动50余场,“文明实践服务全流程处置”在全市率先三级贯通。以文艺精品浸润人。文艺作品获奖国家级4件、市级29件,市级以上展演展示75件,首获中国摄影金像奖,获评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全国“全民阅读推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