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南岸文明网 > 文明建设
重庆南岸:网红筒子楼的长红密码
来源: 南岸网     发表时间:2023-06-16     责任编辑:严 峻

  “6月10日,影视拍摄清洁费,200元。”6月10日晚,家住南岸区海棠溪街道海棠溪正街31号网红筒子楼的夏易翻出一个棕色笔记本,在全新的一页又记上了一笔,这是网红筒子楼今年收到的第5笔影视拍摄清洁费。

  今年是夏易住在筒子楼里的第22个年头。每天出入这个网红打卡地,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和剧组,她和邻居高兴着筒子楼被世人所喜爱,更庆幸着这栋居民楼走上了自治管理的正轨。

海棠溪正街31号网红筒子楼。记者 郭旭 摄

海棠溪正街31号网红筒子楼。记者 郭旭 摄

  特色居民楼忽变网红楼

  这是一栋极具重庆特色的居民楼,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13层。整个楼栋有一个连通1至13层的天井,好似从内部掏空的空心圆柱体,酷似“筒子”,得名“筒子楼”。

  在2019年热映的电影《少年的你》中,筒子楼多次“上镜”,受到不少摄影爱好者的青睐。而后,几乎每天都有三五成群、几十上百的摄影爱好者跟着导航前来打卡,周末节假日更为密集。让居民烦不胜烦的是,不少剧组前来取景,一拍就是好几天。

  “剧组的灯光真的太亮了”,家住7楼的李婆婆说,“晃得我眼睛生疼。”撤离的剧组、离开的打卡过客,除了影片、照片,留下的还有明亮的灯光、嘈杂的人声、满地的垃圾……

  “筒子楼有人喜欢是好事,但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不能再差下去了”“来取景没问题,但不能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只要来打卡的人音量放低点,我们还是欢迎的”……各种声音充斥在筒子楼里。

  让居民自己守自己的家

  当然,筒子楼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没有物业、设施老化是筒子楼最大的硬伤。”筒子楼网格员谭淑丹几乎每天都要来这里巡逻,由于居民缴纳的清洁费有限,清洁工只负责收生活垃圾,谭淑丹有时还会进行清扫工作。

  “让居民当筒子楼自己的主人,守好筒子楼。”海棠溪街道海新街社区党委书记王佳雯很坦然,立马引进物管不现实,筒子楼是居民自己的家,他们比谁都要上心,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管起来?

  2020年,通过社区考核、居民推荐,筒子楼推选出七名党员群众作为居民代表,成立了自管会,并建立了筒子楼公共资金。七名自管会成员各尽所能、分工明确,有的为游客疏导、进行清洁监督,有的对接影视剧拍摄、协调时间,有的负责居民调解和管理账务。

  “成立自管会后,我们就有了‘造血机能’。”夏易在自管会里负责财务管理,“筒子楼会对前来影视拍摄的剧组收取一定的清洁费用,根据拍摄时间长短收取200至500元不等,所有费用全部进入筒子楼公共资金,为筒子楼的居民生活服务。”

  为筒子楼守好一片天地

  来拍摄的剧组越来越多,筒子楼公共资金也越来越多,居民的需求便在大家的呼声中得到了满足:安装楼道声控灯,粉刷楼道斑驳的墙,清运大宗废弃物品……夏易透露,除了上述大型支出,筒子楼公共资金每月的主要支出就是公摊面积的电费与清洁费,“现在家家户户每月支付10元的清洁费,其他公区清洁费用就由公共资金支出。”

  “你别看筒子楼里租户比例大,但大家的心却很齐。”居民们彼此约定,保证楼道清洁干净;遇到有剧组拍摄,大家会尽量放低音量;遇到摄影爱好者,以礼相待……在居民们的齐心协力下,打卡的游客、拍摄的剧组、楼中的居民形成了共处共振的和谐模式:几十个剧组光顾过筒子楼,这里呈现的独特魅力为更多人所看见。

  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从“一脸茫然”到“从容不迫”,这栋筒子楼,因宽广的胸怀、群众的智慧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筒子楼自管会正在积极探索方法,进一步打开思路,引进专业物业管理,为的就是这里的居民生活得更舒适,来打卡的游客更惊喜,取景的剧组更满意。”海棠溪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将网红流量转化为长红口碑 

  网红经济的本质是口碑经济、诚信经济,打卡地的走红是口碑自然传播的过程。对于网红打卡地筒子楼来说,良好的环境和诚信是发展壮大的基石。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筒子楼没有纠结于矛盾与问题之中,而是跳出“枯井”,在流量现状中寻求发展机遇。一方面,街道社区进行了正向引导,深入了解居民的心声与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寻找号召力、工作能力强的居民,形成为居民服务的良好机制,推动网红打卡地持续发热。当网红打卡地正式进入“拍摄市场”,在互惠互利的机制作用下,居民也建立起保护网红打卡地的强烈意识,良好的市场口碑进一步推动了其健康有序发展。

  而今,网红打卡地若想不负“网红”之名,就得更加爱惜羽毛,对环境和安全进行再升级,将网红流量持续转化为长红口碑。(本报记者 陈思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