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民幸福生活、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于南岸,城市更新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必然选择,是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的主要抓手,是存量求增量、包袱变优势,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活力的层层转变。
近年来,南岸区城市更新动作快、势头猛:城市更新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市被通报表扬;国家住建部在全国推广南岸区聚焦“完善制度、优化功能、强化产业,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典型经验做法;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南岸区城市更新工作经验进行了交流……在加大攻势、加快节奏、加大力度的“强攻”之下,南岸城市更新跑出了“加速度”。
南岸区如何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与潜心布局的“五步棋”密不可分。
腾笼换鸟
优化空间推动产业再转型
向外围无限扩张、大拆大建的“摊大饼”模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直被人诟病。针对城市存量资源庞大、拆除重建困难等问题,南岸区住房城乡建委将重点放在一个“改”字上。近年来,大规模的老旧厂、闲置土地和厂房被改成一个个新型产业空间、双创空间。
原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厂房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经过重庆金菱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3亿元投资,成为了全新的汽车主题园区。走进金菱车世界,特斯拉、理想、小鹏、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展销商应有尽有,目前该汽车文化产业园已实现年产值超30亿元,被评为“十三五”期间国家服务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无独有偶。位于青龙路的国盛信息产业园在全部推倒重建后,新建的国泰·汽车e电园也成为了南岸区在新能源暨智能汽车领域内打造的重点项目。据了解,项目一期已成功取得产值超16亿元、每日进出车辆520台、人流量超2000人的喜人成绩。
除了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区级国有平台公司对(原)中天化工闲置土地和厂房进行收购,通过采用“政企合作”模式,原有7700余平方米破旧厂房经过结构加固、立面改造、消防升级、内部装饰,重新达到使用条件,成为了高端的创新产业3D打印众创空间。目前,项目已基本形成以3D打印为主导的产业园区,聚集3D打印链,入驻了重庆工港致慧增材等企业16家。
通过改造升级释放产业发展空间,打出解决空间瓶颈问题“重拳”,区住房城乡建委破除了对传统存量土地房屋“收储再开发”的路径依赖,破解了存量土地再开发难题,有力保障了产业发展空间。
提档升级
老牌商圈也将迎来第二春
新一轮城市更新进程中,以往拆除重建的旧模式已被推翻,更多的城市文化、肌理、历史得以保留。作为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且颇具格调的微地标,酒店正成为城市更新中越来越重要的承载项目。
“西南地区第一家康莱德酒店要落户南坪商圈啦。”2023年,一则好消息在重庆各大商圈、重庆文旅圈不胫而走。而这,是南坪商圈提档升级迈出的第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存在了30多年的老牌商圈,南坪商圈在升级之后仍然拥有强劲的竞争力。”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嘉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利用该楼宇超高层城市景观视野及地段位置,引进了希尔顿旗下奢华酒店品牌康莱德。这是西南地区第一家康莱德酒店,国内第九家,足以窥出南坪商圈的地位与价值仍在。
不止康莱德把眼光瞄准了南坪商圈。万达集团和金阳集团联合相关投资方共同打造的万达重庆首个商圈文旅项目——“重庆映像 万达坊”也被放在了南坪商圈里。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前期策划阶段,不久的将来,在深挖巴渝文化、融合沉浸式科技、点燃人文烟火气后,这里将被打造成为一座“文化消费新地标”,为南岸再添一张“城市新名片”。
全新的项目在诞生,老旧商业区当然不甘示弱。去年,万达广场老旧商业区被列入全区城市更新项目。当前,南坪商圈万达广场城市更新项目已在全市率先通过“平面式审批”,在3个月里,先后完成规划方案调整公示、结构、消防方案论证,并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
多元协同
公益投资为小区整治助力
离康莱德不远的后堡,也曾繁华一时。去年夏天,在这里居住了30多年的杨达人,再次体验到当年刚刚搬进后堡新家里的那份激动与快乐。
后堡片区。
后堡片区40多栋居民楼星罗棋布。去年,这些老房子全都穿上了“新衣裳”。不仅如此,暗黑的楼道里灯亮了,遮天蔽日的大树枝被修剪了,铺到每栋居民楼门口的透水砖替代了曾经凹凸不平的道路;道路两旁有着铁路图标的栏杆给了居民更多安全感、归属感。
作为老旧小区,后堡片区的整改改到了居民的心里面。而这与引导社会企业参与公益投资分不开。在后堡社区,东原集团与南坪街道签订重庆市首个基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城市更新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建、管、运’一体化模式,对后堡社区进行了“微空间”改造。
目前,重庆市地产集团等12家国企在南岸区推进城市更新试点项目15个,投资总额219.49亿元,占全区试点项目总投资的59.5%,“我们也继续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发挥资源和平台优势,将工作重点从建设融资转变为投资运营,以期彻底打开老旧小区整治的新大门。”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民心所向
优化城市功能养好“城市病”
雅巴洞江滩公园。
36亩坡坎崖种了近170种植物的呼归石花阶,用浩、沱、碛、滩、洲、河口六类水文地貌形成长江江滩生态文化的雅巴洞江滩公园,居民身边30多个“见缝插绿”的城市口袋花园……在南岸,这些肉眼可见的变化,无一不洋溢着南岸人的幸福。
67岁的冀凤瑛是南岸区城市更新“微光计划”的受益者,在家门口建家医院的好事被她给遇上了。2023年春天,区中医院迁改建工程完成,冀凤瑛家门口破旧的小芳村酒店被一栋雪白的医院大楼取而代之。破酒店改成新医院,解决了辖区里上万名老人最关心的就医难题,满足了老人们日常就医需求。
多修一个医院,多建一所学校,对群众来说都是大事,也是区住房城乡建委期望不断完善优质均衡、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个注脚。注脚中,南坪街道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向外拓展改建的正街社区法治游园社区会客厅,丰富了辖区居民的室外文娱生活;在长生桥镇同景社区,以“健康家·邻聚Li”作为社区营建主题打造的社区“邻”空间,不断丰富全龄共融活动,让居民有去处、有乐处、有益处,通过拓展服务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把美好家园愿景逐渐变为实景。
如果把完善城市功能当作第一步,注入城市烟火气则是推进高品质生活的进阶之路。极致还原的文化消费空间、丰富多维的文化消费体验、错位融合的文化消费业态,在弹子石新街76号,废弃的糖果厂改建为糖果厂乂火锅,盘活利用荒废闲置资源的同时留住城市的集体记忆,在闪烁的“微光”中燃起缕缕人间烟火。
“通过以零散类更新项目为抓手,渐进式、小规模的更新方式,推进了可识别的城市‘微空间’修复。”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糖果厂乂火锅店是修复传统城市形态、弥补城市形态碎片的一种全新尝试,保护现有社区的空间环境和社会形态,也为城市更新和文旅发展之路提供了借鉴。
公共服务资源紧张、空间不足、安全隐患等“城市病”在一次次改造中不断被修复,逐步完善的公共服务、公共空间、城市安全等功能,让南岸愈发健康美丽。
延续文脉
老街遗址焕发人文活力
龙门浩老街。
不可置否,在城市更新的道路上,最不能忘的仍是历史。
在南岸,这里的老街均以原始街巷作为基底,却又展现着不同的韵味。龙门浩老街融合东方传统与西方风格,街道依山而建,石板巷道、红砖瓦房错落有致。黄桷垭老街大多数建筑保持着传统木结构形式,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历史+商业’是每条老街逃不了的‘命运’,如何让老街在这样的模式中脱颖而出,的确需要花心思。”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在老街里保留下来的传统工艺和技术,搭配各种文化活动,让更多居民参与到老街文化传承中。去年,龙门浩老街以这样的方式累计吸引游客300万人次,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而在龙门浩老街旁,全新开放的重庆开埠遗址公园构建出约2万平方米的“开放式历史文化博物馆”,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据统计,2024年春节期间,南滨路客流量达180万人次,南滨路商业体实现销售额近3000万元,弹子石老街、龙门浩老街、下浩里和开埠遗址公园争相推出了各种丰盛的游园活动,积极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可谓“功不可没”。
“通过功能性流转、创意化改造、产业化培育等盘活存量历史文化资源,重构历史文化与群众生活的情感纽带,激活城市历史记忆。”放眼更大领域的城市更新,该负责人有着更多期待,南岸将把历史包袱变为老城优势,让老小区、老厂房、老街区、老楼宇、老遗迹变成宜居地、打卡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历史文脉传承地,让南岸这座“人民城市”的成色更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可持续。(记者 陈思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