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区县工作 > 垫江县 > 正文

移风易俗入民心 文明乡风扑面来—永平镇“三治”融合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来源:
字号:
[小]
[大]
【打印】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近年来,永平镇乘着乡村振兴的新风,着力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上下功夫,通过自治、德治、法治,大力弘扬农耕文化、孝善文化、法治文化,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以此打通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最后一百米”。

  眼下,永平镇通过“三治融合”,乡村实现了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的华丽转变。如今,漫步在永平镇各村落,白墙灰瓦,果实高挂,庭院整洁,欢歌笑语,一股淳朴的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自治为基

  “小积分”激发群众参与“大能量”

  “把自家的房前屋后搞干净就能得到积分,积分越多,拿到的奖品就越多。”说起积分管理制度,光辉村的村民们无一不晓。讲卫生、爱劳动、团结邻里、家庭和睦已经在大家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积分制”是永平镇为了优家风、振村风、淳民风、正社风,在辖区各村(社区)推行的一项管理模式。该项制度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由乡村振兴理事会组织实施,就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等内容,对村民展开定期评比。其中,月评90分以上者给予适当奖励,全年平均积分达95分以上者进行全镇表彰,分数不达标者则由村(社区)在公开栏上予以批评。

  为确保评比公平、公正、公开,乡村振兴理事会还纳入辖区内的村组干部、乡贤人士、村民代表、党员代表、致富带头人等人群作为理事会会员,对评比工作进行监督。

  “刚实施的时候,总有村民分数不达标,后来批评次数多了,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光辉村村委会副主任陈治贤告诉记者,通过积分的形式,一方面记录村民们的良好表现,增强主人翁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排列位次,激发大家比前赶超的上进心,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治理。

  “大家邻里邻居的,谁不要面子呀,都不想排名靠后。”光辉村村民汪天碧笑着说道。

  如今,“积分兑奖励”在永平镇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大家更在意自己的排位是否靠前、年度平均分是否能够得到表彰,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德治为序

  “一讲一评”撬动善治“新支点”

  趁着晴好天气,金光村村民张开珍便推着瘫痪婆婆出门遛弯。每每看到这一幕,路过的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原来,张开珍的婆婆已经瘫痪20年,张开珍也不离不弃照顾了20年。每天一起床,张开珍就会把洗脸水、刷牙水端到婆婆床前,给老人擦脸擦手,服侍老人穿衣、起床、吃饭。一有闲暇,便会推着婆婆出门遛弯,或陪着唠唠家常。二十年如一日,早已在当地传为佳话,深深感染着周围的群众。

  张开珍孝老爱亲的事迹在永平镇并不是个例。近年来,永平镇在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以道德讲堂和评比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以学促德”“以评树德”,不断增强群众讲德、守德、修德的意识,强化“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支撑作用。

  依托村民课堂,每隔一月举行一次道德讲堂,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主题展开学习教育,引导村民树立“忠”“孝”“善”“诚”四种理念。与此同时,定期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持续掀起学先进、争先进的热潮。截至目前,全镇已获评市级“新乡贤”1人、县级“新乡贤”10人、县级“感动人物及身边好人”12人,评选表彰镇级“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先进人物40余人。

  通过典型带动,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切实营造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法治为本

  “四部曲”奏响振兴“交响乐”

  “要推动乡村依法治理,首先就要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作为永平镇的法治示范点,石平村村委会的干部们对依法治理颇有经验。

  每个月,他们都会依托该村的法治文化广场开展“四法”(说法、诊法、守法、护法)活动,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尊法,推动法治理念入脑入心。

  在这过程中,石平村坚持普法先行,组建7支由村社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治安巡逻员担任普法员的宣传队伍,扎实开展院坝法治讲座,发放宣传法治资料等,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同时,充分发挥村法律诊所、村调委会、村老年协会作用,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求,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切实为乡村振兴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责任编辑:站点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