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区县工作 > 梁平区 > 正文

梁平区:以“三原色”绘就乡村“新画卷”

来源:
字号:
[小]
[大]
【打印】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初秋的乡野舒朗安恬,漫步于梁平区龙胜乡公平村,仿佛置身于宫崎骏动漫里的美好场景:竹的绿,蓝的天,白的云,鳞次栉比的房屋,清净整洁的环境,构筑成秋日里美轮美奂的乡村图景。

  龙胜乡公平村,这个距城区38公里,深藏百里竹海腹地的小山村,是重庆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征途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深耕细作的“产业绿”、浓墨重彩的“党建红”、蹄疾步稳的“文化蓝”,“红绿蓝”三原色凝聚着丰富的生命力,铺展着小山村令人惊艳的色彩和生机。

  竹笋“飞”出大山去,“产业绿”带动发展兴

  连日来,家住公平村二组的几位村民有些忙碌,每天在村里的竹笋加工厂给腌制寿竹笋装袋,然后称重、上车。5月,他们向一家工厂卖出自家的鲜笋,最近,又进厂务工,实现了卖笋、打工两重收入。

  龙胜乡公平村,有着上万亩竹林,竹资源十分丰富。但在过去,由于地势偏远、交通不便,山里的“宝贝”卖不出去,竹产业没有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这样的情况在去年10月发生了改变。通过招商引资,公平村引进了一家竹笋加工厂,600平方米的厂房内杀青、烘干设备俱全,日处理鲜笋可达60吨。每天,村民们收集大量鲜笋,加工后的腌竹笋、干竹笋售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可达500万元。

   

  近日,龙胜乡公平村村民在出售竹子。

  村里建起加工厂,“宝贝”飞出大山去。采笋时节的每天清晨,竹叶摇动,发出清脆声响,挖笋人挥动着锄头,滴翠的绿笋与晶莹的露水一起,滴落在泥土,交汇成美丽乡村振兴曲。

  除了竹产业,公平村还盛产甜茶和中药材。当地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发展成片甜茶林600余亩,并在甜茶林中套种中药材700余亩。全村兴办竹笋加工企业1家、小微企业2家,成立种植基地4个,培育家庭农场15个,标准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打响了绿色、生态、有机的特色农业品牌。

  今年上半年,公平村产甜茶、中药材产量近百吨,实现销售收入近百万元。

   

  近日,龙胜乡公平村竹笋加工厂,工人在加工竹笋。

  党旗飘在山沟里,“组织红”筑牢党建魂

  党建是产业兴旺的“压舱石”,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在竹海苍茫的大山里,龙胜乡公平村的党旗高高飘扬,村党群服务中心几个大字格外醒目。“组织红”成为乡村振兴画卷上浓墨重彩的发展底色。

  为夯实党建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公平村集中力量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增强党总支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除了定期开展党员集中学习,上好“三会一课”,认真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实行党徽佩戴、党员家庭挂牌行动外,公平村还不断完善机制,科学化做好党员管理工作,积极发展新党员,充分挖掘老党员先进事迹,以老带新,以新促新,党员力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火车头”,群众生产生活的“主心骨”。

  在龙胜乡公平村,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雨天里、地灾点,党员干部挽起裤脚,扎进泥田,清理路障,为村民隔绝危险;晴天时,他们又化身奔走在乡间的宣传员、安全员,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帮助群众解决生产难题。村民们也早已习惯“有困难找组织”,任何急难愁盼的问题,党组织都会第一时间响应,积极协调解决,努力践行“梁平区先进党总支”的初心和使命。

  眼下,公平村正在积极打造赋予“公平”意义的党建标识标牌。这一抹鲜艳的“组织红”,筑牢了扎实的“党建魂”,激活着乡村振兴的无限“源动力”。

  “公平”IP展活力,“文化蓝”托起振兴梦

  龙胜乡公平村文化底蕴厚重,距今168年的龙图山龙沟寨、川东游击军第一支队驻扎地白岩洞、川渝共建100余年的万佛寺、国家级非遗梁平癞子锣鼓、市级非遗梁平吹手和梁平傩戏、区级非遗梁平野生甜茶制作技艺等历史文化资源均发源于此。

  为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公平村多措并举,不断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筑牢“公平”文化阵地,打造“公平”乡村主题IP。满载深厚底蕴的“公平文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蓬勃之力。

  依托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公平村深入推进乡村治理、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制定社会治理创新积分制。今年以来,为强化村整体形象塑造,公平村提炼特色形象,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主题IP。在设计logo上,该村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优质独特的红色文化都成为“公平IP”的生动注脚。这一富有“仪式感”的文化标记,为该村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打上独具特色的“公平”烙印。

  “当前,我们已经以‘明月山公平村’IP申请注册了寿竹干笋、中药材、手工鞋垫、茶叶4个类别的产品商标,‘明月山公平村’作品版权登记已取得了证书。接下来,我们还将积极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以本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公平村第一书记李霞说。

  以绿色起笔,以红色渲染,以蓝色点缀。如今的公平村,竹叶飘香、绿树如云,山好水美,村兴民富,“三原色”绘就了一幅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安居乐业的乡村振兴锦绣画卷,一个更富生命力的“公平”乡村景象跃然眼前。

   

责任编辑:cq_zhen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