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区县工作 > 黔江区 > 正文

黔江白石镇:创新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产业发展“接二连三”

来源:
字号:
[小]
[大]
【打印】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公司收购的辣椒

  近年来,黔江区白石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以企业带动当地产业,鼓励本土人才创业,拉动当地农民就业,发展起了既能巩固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又能引导农民“发家致富”的新产业。

  这段时间,黔江区各地辣椒迎来丰收。52岁的张茂华是白石镇复兴村村民,他家种植的六亩辣椒均已成熟,为了尽快完成采摘,他叫来亲朋一起帮忙。“目前摘了接近4000斤,大概还能采摘五千多斤辣椒。”张茂华介绍说,他之前在外打工,因为一次回家的时候,偶然得知家乡正在发展辣椒产业,有企业提供种苗、开展技术培训,且包回收,村民只需种植管理即可,他便萌生了回乡种辣椒的想法。

  张茂华口中说的这家企业,正是引导当地村民发展辣椒产业的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是2010年白石镇政府在本土人才回流后,鼓励引导村民在当地创办的一家企业。当时,公司主要生产渣海椒,需要大量的辣椒作为原材料,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公司创新“农户+基地+企业”的经营模式,以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发展,鼓励村民种植辣椒。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原材料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今,除了公司自有蔬菜基地外,像张茂华这样专门为该公司种植辣椒的农户也越来越多,在黔江区黎水、黄溪、黑溪等16个乡镇均有涉及。

  “我们全年收购资金在1500万元左右,收购计划总量3500吨。”该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公司2010年的时候,基地仅有300多亩,现在公司的自有基地、订单种植基地已经有2350多亩,发展带动的基地有3000多亩。

  辣椒丰收的季节也是工厂最忙碌的季节。除了要完成新鲜辣椒的处理,还得开展日常的渣海椒生产。“这段时间收辣椒比较忙,每天收回来的辣椒要弄两三个池子,为了保证鲜度,我们当天都会把它弄完。”正在车间工作的王元平是白石镇中河村人。他告诉记者,在这里上班的工人大多是附近村民,以往在家种庄稼,一年辛苦下来也存不了多少钱,自从这个企业成立后,大家来到这里务工领工资,不仅能照顾家庭,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如今,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农副产品企业,主营渣海椒、盐菜、豆豉等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均为当地蔬菜基地所供应。因为企业发展需要,公司还鼓励员工及周边乡镇农户种植辣椒、儿菜、玉米、黄豆等农作物,公司负责回购。因此,在这里上班的员工除了每个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外,每年还能增加30005000元的农作物收入,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该公司带动全镇39人常年在工厂务工,季节性务工1000余人,辖区群众为企业提供原材料,有效解决了群众增收难问题。”白石镇政府镇长肖宪渝说。

  近年来,白石镇紧紧国绕“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以“产供销”为全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辖区农业发展“接二连三”。依托区、镇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全镇发展辣椒、青菜头、高淀粉红薯、全株玉米等特色效益产业3.4万亩,“亩产万元立体农业基地”6500亩。2019年至2020年栽植蚕桑3400亩,全镇有效桑园面积达6415亩,预计今年养蚕可达2400张,产茧2040担,收入448万元。2021年栽植脆红李1000亩。建成1000头生猪标准化场2家,100头供种母猪繁殖场2家。通过产业发展,有效带动全镇2833户农户增收,其中脱贫户557户。

  目前,白石镇有3家企业年收入已突破6800万元,常年带动周边群众务工282人,其中脱贫户39人,实现户均增收5000余元。同时,依托“互联网+”发展农村电商,通过“亲戚田园”、村村旺等平台,打通“山货出山”通道。争取财政扶持资金,打造“凤舞白石”农产品公共品牌,提升辖区农副产品知名度。引进电商经营主体2个,4个贫困村培育电商扶贫带头人4名,累计带动1600余名群众“e路”触网,2021年,预计电商销售额可达600万元。通过产业融合设计,细分产业格局,强化产业利益联结,从根本上提高了产业融合水平,实现农村产业跨越式发展,以产业兴旺带动事业兴旺、以事业兴旺支撑乡村兴旺。

责任编辑:cq_zhen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