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区县工作 > 两江新区 > 正文

将课堂搬到向日葵花海 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在屋顶上审美文化课

来源:
字号:
[小]
[大]
【打印】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个‘葵’和我们眼前的向日葵是同一个‘葵’吗?”早上8点多,在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教学楼顶,副校长、语文教师吴敏带着学生们在向日葵花海中上课。

  坐在花海白纱帐中的学生们,手上各拿了一张任务书:赏葵、言葵、探葵是大家在这节课上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师生在向日葵花海中上课。(刘霞 摄)

  学生们跟着老师在向日葵园中通过看、听、触、感来欣赏向日葵,用一两句话或者诗词描述眼前的向日葵,更通过自春秋时《诗经》起各朝代关于“葵”的诗歌,来开启一段探葵之旅。

  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学习中,五年级学生李瑞成在葵园中跟着老师吟诵着“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的诗句,看到同学们在旁边以情景剧的形式演绎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幕,内心受到触动:“老师,大诗人杜甫这么忧国忧民。我也要像向日葵一样,忠于内心、志向不移。”

  “中国人自古亲自然、喜草木,不仅是向日葵,很多诗人都借自然物象以物言志,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歌呢?”在教师吴敏的带动下,学生们吟诵起了各种关于梅花、菊花、松竹的诗歌,有的还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以前爸爸在花木市场买了一个花盆,里面带了一截枯木,我们很长时间都没空种上新的植物,后来发现这截枯木居然冒出了绿芽。生命真的好顽强啊!”

  在这堂诗意审美的沉浸式山水田园文化课中,课堂实现了从向内走向向外、从分裂走向融合、从历史走向未来的转变。“我们希望将田园引入校园,将课堂融入田园,用全融合课程的方式,让学生在自然与田园中感受经典诗词、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及课程设计初衷,吴敏说。

  实际上,这堂课是星湖学校全融合向日葵课程的其中一部分。学校通过这样的全融合课程,为学生还原一个丰富的世界,打通学生生命成长的通道,撬动教学变革。

  星湖学校南临长江,西依嘉陵,掩映在两江新区照母山公园苍翠的浓阴之中。得益于重庆两江四岸、山水田园的天然环境,学校打破教室的壁垒,校内种植向日葵、中草药等,将自然引入校园,让校园回归自然,在场景化思维、顺应规律思维、跨界融合思维的指引下,还原世界的丰富,营造深度学习环境,用全融合的方式打造一个个充满教育意义的教育场。

  在全融合课程体系建构上,学校教师共同自主研发,设计覆盖了一到六年级不同学段的学习主题和教案,学习过程从自然物象延伸到器具再到意向,往往由一个问题引出一串课程内容,阶梯式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理想思维。

  在教育评价上,学校不断丰富评价方式,拓宽评价主体,增值评价意义,以资源整合度、素养达成度、文化深刻度三维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加快课堂教学迭代升级。记者看到,在向日葵园中,低年级学生在向日葵全融合趣评嘉年华里,跳远闯关读单词、根据音乐旋律快慢画向日葵等,这些都对学生多方面能力有更全面的评价。

  “我们希望学生在穿越时空中人文对话,在山水田园中自然浸润,在情思交融中素养生长,在胸怀天下中责任启蒙,在一堂课中也能思载千载、视通万里,真正让儿童教育‘活’起来。”校长张先彬说。

  课堂教学的变化,背后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变革。记者了解到,星湖学校正着力深耕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两大领域。

  一方面,学校以教育部重点课题为支撑,依托两江新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势,大力推进自然学科建设,如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人工智能课程开设等,高效培养学生富抽象、推理、模型等数理思维的自然科学基石。

  另一方面,学校在具体的项目式融合课程中,结合两江新区山水人文优势,不断积累学生认知经验、丰富学生人文情怀,更好地在教育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目前,包括向日葵全融合课程在内,星湖学校开发了“春知草、夏知花、秋知树、冬知药”等全融合四季课程,语文、历史、科学、数学、美术、劳动等多学科知识均融入在全融合课程中。学校先后推出《儿童中医》《儿童历史》等数十门精品校本课程,此前开发的《儿童哲学启蒙》课程也正在研发2.0版本。

  “不仅仅教授知识,我们更希望在全融合课程中,引导孩子们从文字走向文化,再升级到文明,在生活实践中看到生长、看见生命,在学习思考中悟到思维、形成思想。”张先彬说。

  (记者 刘霞)

责任编辑:杨山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