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区县工作 > 巫溪县 > 正文

巫溪:绿色本底促发展 文明城市惠民生

来源:
字号:
[小]
[大]
【打印】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巫溪人民用行动笃定前行,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践行梦想。

  “十三五”时期,巫溪立足资源禀赋实际,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综合实力提升快、城乡面貌变化大、生态建设成效好、人民得到实惠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化为生动实践,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了新贡献。

  “十四五”时期,巫溪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咬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目标,实现“交通建设、旅游发展”两大突破,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长江三峡旅游新高地、渝陕鄂川边区改革开放重要门户、全国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四大定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产业搭起致富桥 人民走上小康路

  又是一年脆李熟。盛夏时节,通城镇清泉村张能彩家的脆李挂满枝头,一派正待丰收的景象。

  “虽然还有一周左右才能采摘,但收购商早已预订完。”张能彩高兴地说,今年收成比去年好。

  青脆李是清泉村主打产业之一,全村发展3000亩,其中1600亩已到挂果期。近年来,清泉村利用“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了村民致富。

  巫溪县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始终把地方特色产业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之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

  全县组建11个产业指导专家组,选派736名产业发展指导员作为技术保障。推广资产收益、资金入股等“八大利益联结模式”,带动2.4万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或务工就业。

  因地制宜,坚持发展青脆李、冬桃、中药材等绿色产业项目,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峰灵镇谭家村“联姻”山东晚熟桃,实现昔日“煤山”变“桃山”的蝶变,带动全县种植晚熟桃1.5万余亩,“巫溪冬桃”2020年产值达2400万元。

  天元乡建成“四个万级”产业基地,推出“天谷云乡”电商平台,2020年销售农产品达2300万元,实现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0元。

  兰英乡西安村利用高山生态优势,建成全县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2020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40元。

  近年来,全县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224个,年均总产量达97万吨,销售特色农产品2.38亿元。

  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巫溪坚持优中选精,注重品牌建设,2020年“巫溪独活”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巫溪洋芋”入选首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

  巫溪构建起以茶叶、中药材、经果、蔬菜、蜜蜂、草食牲畜等高效农业产业为重点,融合乡村生态旅游,四季宜农宜旅的产业增收新格局。

  2020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1123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兴旺。

  未来巫溪将着力培育发展洋芋、生态畜牧、中药材、特色水果、乡村旅游等5个十亿级特色产业群,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基础建设补短板 精准发力提后劲

  “大家好,我是主播小可,云雾高山好风光,我现在正在‘世外桃源’茶山村,欢迎大家来打卡……”625日,在红池坝镇举行的“打卡巴渝美景”直播活动,吸引近100万网友点赞关注。

  “以前我们这里是穷山沟,现在是网红打卡地。”谈及红池坝镇的变化,巫溪县委常委、红池坝镇党委书记王仕杰感慨万千。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2018年“田茶公路”建成运行,2020年“一纵一横”干线交通网竣工。

  交通条件的大力改善带动红池坝镇成功创建“红池云乡”国家3A级旅游景区,茶山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村”。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得以凸显,为“旅为龙头”发展愿景打下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巫溪县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疏通交通“微循环”,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双向、多向运输带动促进了产业发展。随着农村路网越织越密,“晴天土、雨天泥”的场景已成为历史。

  巫溪县交通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县建成行政村公路、撤并村公路1156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1213公里,硬化公路2369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351公里,构建成“外连内畅、互联互通、功能完善”的农村交通网络,农村出行难得到有效改观。

  抓机遇完善对外交通网,郑万高铁巫溪支线接轨工程启动建设,巫镇高速完成年度投资18亿元,两巫高速墨斗互通开工建设,巫云开高速施工筹备有序进行,全县交通格局加快形成,区位劣势即将根本改变。

  未来,巫溪将持续做好“打通大通道,畅通内循环”,努力建成“公铁水空”综合交通格局,积极融入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以交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文明城市亮底色 城乡建设升品质

  20201110日,对54万巫溪儿女来说,是个“喜大普奔”的日子,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巫溪上榜。

  巫溪县文明办负责人十分激动:“这是一场全县人民参与、长达12年的‘创文马拉松’,十分不易,必须坚持和珍惜。”

  从北门沟“脏乱差”治理开始,到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提升城市品位、培育创建品牌。在这场“创文”征程中,巫溪构建了权威高效的“决策-执行-监督”管理体系,创新实施“8+8”城市网格管理模式,扎实开展市容市貌、集贸市场、交通秩序、建筑工地、五小行业等8大专项整治,打造“厚德巫溪·文明之城”城市品牌。

  提升“软实力”,也要提高“硬实力”。

  巫溪坚持不懈抓统筹、提品质,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拆迁城市棚户区房屋18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40万平方米。

  完善城市功能,改造城市雨污分流管网22公里、人行步道2.8万平方米。

  改善乡村面貌,改造农村危旧房4524户、农村厕所500户。健全“五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

  加强城市管理,全面动员、全员行动,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七大工程”,深化“四项创建”,拓展“马路办公”。

  抓实精神文明建设,打造马镇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获“全国试点”称号、建立32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89个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1054个志愿服务队,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深化巩固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

  徐家镇“六讲六评”实践经验、观峰村孝德文化“红白理事会”、文峰镇乡村治理新模式“谐润堂”等先进基层治理经验得到群众认可。

  而今,“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在这六块国字头“金字招牌”的映衬下,“上古盐都、厚德巫溪”正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生态攻坚战污染 绿色本底促发展

  6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3个栏目同一天刊播了《【重返现场看变化】重庆巫溪:昔日石头山·今朝绿满坡》系列报道。

  《重返现场看变化》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开设的特别栏目,在全国范围内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新疆皮里村、四川悬崖村、重庆陡崖植树人、北京儿童医院、贵州留守儿童五个选题,巫溪作为全国生态建设典型,入选该系列报道。

  节目生动展现了50多名植树人通过背土造林的方式,在海拔高差近千米的陡崖峭壁间,种下了6万多棵树苗,让1064亩的荒山重披绿装的故事,诠释了巫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

  随着节目的播出,“陡崖植树人”也成为巫溪生态建设的代名词。

  守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生态为布,绿色执笔。随着“河长制”“林长制”工作的全面实施,巫溪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在林业生态保护修复与发展利用等方面下功夫,稳步实施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林业资源保护等一系列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规模化发展核桃、蚕桑等产业,荒山不断变为绿山、化为金山。

  2020年全县完成营造林2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9.6%,林业产值达27亿元。

  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一直是备受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巫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近年来,巫溪高度重视水域综合治理工作,河道治理由保障防洪排涝安全向改善水质、水环境、水生态转变。

  通过治理保护,长江重要支流大宁河,水质达到2级饮用水标准,在2019年有连续6个月达到1级饮用水质。这条在巫溪大地蜿蜒千年的甘泉,也将成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补水的重要水源地。

  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支柱来培育,打造高效的生态经济,是巫溪绿色发展的根本理念。

  巫溪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全面融入长江三峡黄金旅游核心带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打造长江三峡旅游新高地。

  同时,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三社”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农业农村绿色高效发展活力。

  绿色本底,未来可期,巫溪将全面推动“生态+”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循环产业模式,坚持走好低碳经济路线,稳步实现乡村振兴,把巫溪建设成山青、水秀、人美的生态县城。

 

责任编辑:cq_zhen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