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区县工作 > 渝北区 > 正文

渝北区龙山街道余松路社区:探索“四和”治理工作法 织好社区“同心结”

来源:
字号:
[小]
[大]
【打印】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余松路社区召开爱岗敬业楷模表彰大会 

   

  志愿者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义剪服务 

   

  心理咨询师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开展心理疏导 

     

  志愿者在小区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   

    走进龙山街道余松路社区的办公区,墙上醒目的标语让人备感温馨;关爱室的心愿墙收集了各种心愿,寄托了居民的情感期望;心理室的心理驿站,为每一位到访居民开出“心理处方”;养老室精心绘制的服务清单指引明确、颜色悦目;会客厅中间的大方桌用来协商解决居民纠纷……这些暖心设计,均出自社区治理项目团队的手笔,是余松路社区探索“四和”社区治理工作法,努力实现“爱润家国·和兴余松”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余松路社区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开展社区治理示范创建工作,整合社区各类资源,立足群众实际需求,探索“四和”社区治理新路径,以微治理、新模式谱写出服务民生大文章。

  以和为融,微心愿情暖人心

  “工作在外,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希望有人能到家里陪父母聊聊天,让老人不那么孤单。”不久前,余松路社区居民张女士到社区帮父亲办理老年证时,看到社区有面心愿墙,随手写下了这个心愿。

  心愿贴上墙不到一周,与张女士父亲住同一单元的退休党员王昭玉便主动“认领”了这份心愿。平时上下楼时,王昭玉一有时间就会去看望张女士的父亲,和他拉拉家常。如今,两家人关系特别融洽。

  “我们依托‘以和为融’建立的关爱室,组建了4支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不仅为居民提供微心愿服务,还为社区残疾人、困难家庭、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其他志愿服务。”余松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杨丽琴介绍,自项目启动以来,志愿者已为40余名特殊困难群众提供服务44次,开展各种文体活动60余场,和谐了邻里关系。

  以和为乐,心理疏导解心结

  去年疫情期间,物业工作人员承担了非常重的疫情防控任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去年8月,余松路社区心理室的心理咨询师走进余松路社区龙湖紫都城物业公司,为30名员工举行了一场减压培训。龙湖紫都城物业公司负责人称,通过这次培训,物业人员学会了乐观处理服务居民的大小问题。

  “除了帮助企业员工解压,我们社区在心理室还配备了心理沙盘、解压沙袋等,为居民提供科学、规范的服务,并签约了专业团队,定期开展提升居民心理抗压能力的一系列活动。”杨丽琴说,截至目前,社区签约的专业团队开展心理服务10次,召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8场。

  以和为美,托起幸福夕阳红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余松路社区利用养老室,为老人提供助医、助餐等养老服务。

  毛大爷是社区开展免费上门助医服务的受益者之一。患有脑梗后遗症的毛大爷肢体偏瘫,不能自主活动,社区助医团队的医务人员定期为其进行心、肺的听诊,测量血压、血糖,检测心电图等,还引导家属学习简单的康复训练方法。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如今,毛大爷身体状况良好,精神面貌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助餐服务也是社区养老室一个亮点。“我们引进爱心餐厅,辖区60岁及以上老人可以享受10/餐普惠助餐服务。”杨丽琴表示,为实现助餐服务可持续化,余松路社区补贴了部分餐费,还引进家政服务企业、配送企业或社会组织,采取定点膳食、配送到家等方式,为老人提供订餐、送餐服务,助力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

  以和为贵,倾听民意解民忧

  近年来,为畅通渠道广集民意,余松路社区还设立了会议厅,通过每月召开院坝会、网格例会、民情收集会,利用会议、网络、走访等多种形式,畅通意见收集渠道。与此同时,建立了议事骨干库,推行“三社”联动,在推进共治共建共赢共享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龙山街道转盘因为缺乏无障碍通道,一直困扰家住逸静丰豪小区的残疾人张国勇。现年40岁的张国勇体重170斤,平日里,71岁的母亲推着他经过转盘,只能占用公路或者绕道至500米以外的斑马线,出行诸多不便。

  几个月前,余松路社区会客厅接到张国勇的求助电话,立即在社区会客厅商议改造无无障碍通道事宜,并联合街道规环办、龙山城管大队召开进一步项目实施协商会,最终推动龙山街道转盘无障碍通道顺利改造。

  据了解,自会客厅项目启动以来,社区先后处理了11次议事纠纷,收集社情民意32条,解决居民重大事宜4项,于细微处发力,将“四和”社区的名片擦得更亮了。

 

 

责任编辑:cq_zhen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