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 正文

武隆火炉镇:破旧立新树新风 文明乡镇展新颜

来源: 武隆区融媒体中心
字号:
[小]
[大]
【打印】
  曾经拥堵的街道如今车流顺畅,往日喧闹的集市变得分区有序,空中蛛网般的电线规范整齐……历经一年综合整治行动后,武隆区火炉镇焕然一新,朝着更加宜居宜业的目标迈进。这场以“绣花功夫”推进的精细化整治,让文明新风吹遍了山村的每个角落。

  疏堵结合,街巷重拾烟火气

  “三轮车堵路,行人乱穿,雨天积水到处淹。”这是武隆区火炉镇居民口中过往街道的真实写照。

  2024年起,火炉镇政府联合交警、社区等职能部门协同发力,打出治堵“组合拳”:新增的3处停车场配建200余个车位,安装智能监控紧盯违停;每逢赶集日,交通劝导队上街协调秩序,累计纠正违规行为1200余次;对场镇进行全面修缮,2000平方米的破损路面得到修复,6公里雨水管网贯通地下,让“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成为历史。

  居民王大姐感慨道:“现在路面干净了,街上也不堵了,大家争当‘文明出行示范户’,场镇的环境是越来越好。”

  引摊入市,菜篮拎出幸福感

  投资150万元改造的农贸市场,成为火炉镇镇域治理的生动注脚。现在的农贸市场,蔬菜、肉类、百货等分区井井有条;80余个标准化摊位都安装了遮风挡雨的顶棚,并配备完善的排水设施;摊位实行抽签制,有效杜绝争抢纠纷。火炉镇政府以“引摊入市+长效管理”的方式,将占道经营这块“顽疾”彻底根除。

  亮堂的蔬菜区中,商户李建群细心地挑拣着蔬菜,自从搬到新的农贸市场后,他的生意好了不少,言谈中充满了对新农贸市场的认可,“现场市场环境好了,逛菜市场的人也变多了,不像以前那样风吹日晒,生意更好做了。”

  整洁明亮的过道、分类有序的摊位、摆放整齐的商品……农贸市场的升级,让群众的“菜篮子”拎得更顺心,生活更舒心。

  规范线路,街巷出现新面貌

  “大家注意点,莫从下面过路,我们要检查线路。”

  “这些电线长期受到风吹日晒,绝缘层磨损老化,容易发生漏电危险,很不安全,注意莫碰到了。”

  2024年6月30日,随着专项线路整治行动的完成,火炉镇电力等线路混乱、安全隐患突出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全面提升了线路安全与规范水平。

  空中“蜘蛛网”曾是众多村民的隐忧,为解决这个心头大患,武隆区火炉镇整治小组依据安全标准,对线路保护区内的障碍物进行全面清理,消除短路、断电、火灾等安全隐患,统一规划电线、网线、电话线,以“地下管道”和“空中桥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架设,使线路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改善用电、用网环境,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拆违还绿,家园绽放颜值

  为遏制违法建设和违章搭建屡禁不止、破坏镇容镇貌及规划秩序的现象,火炉镇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

  面对多处历史违建,整治小组用“铁脚板+婆婆嘴”啃下硬骨头。每日对场镇进行全覆盖巡查,一旦发现“两违”情况,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拆除。同时,通过社区宣传和线上推送等多种渠道,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从居民的思想根源上减少“两违”行为的发生。

  “你这个棚棚把旁边的路都挡住了,邻居们都很有意见。”“你看这边裂开了个口子,摇一下屋顶都会晃,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把棚子拆了,也是对你全家的生命安全负责。”居民赵某起初对拆除自家违建心存抵触,经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宣传法规、耐心沟通,最终认识到违建的危害,主动配合了拆除工作。

  如今,这些顽固的违建物被逐一卸下,露出小镇原本的清爽轮廓,改变的不仅是砖瓦堆叠的物理空间,还有深植于街巷的文明秩序。

  如今的武隆区火炉镇,街道清爽整洁,市场井然有序,文明新风处处可见。这场没有休止符的“焕新行动”,让武隆区火炉镇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正在宜居宜业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着新时代乡镇治理的生动答卷。

责任编辑:陈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