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马儿”是古城北京的产物。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详细]
  唐朝的时候,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人们沿用这一吉祥物来迎神接福,其中寄寓的是人们所祈求神灵保佑,期盼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详细]
  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的兔儿爷是北京地区著名的传统节令玩具。说是“兔面”,也不完全是兔脸,只有嘴是三叉形的兔唇,其它部位更象人脸。“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节俗的标志之一,旧时京华,中秋节前半个月,东安市场、前门五牌楼、东四、西单等地,都有售卖兔儿爷的摊子,摊上架设数层楼梯式的木架,逐层增高,上面摆满大大小小的兔儿爷,人称“兔儿爷山”,为花团锦簇的团圆佳节增添了烂漫色彩和欢乐气息。 [详细]
海城高跷又称海城秧歌,是城乡广大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集舞蹈、音乐、戏剧、杂技为一体,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海城高跷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人们通过踩高跷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 [详细]
玩月在老北京很盛行。拜月、吃过团圆饭后,有条件的人家可以到北海、陶然亭等地赏月。没条件的,就在院里摆上一口缸,观赏其中的月影。民俗学家王作楫回忆道:“玩月有两种,一种叫文玩,就是赏月,写诗作画猜灯谜。另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