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文明时评 > 正文

给乡村儿童更多心理关怀

来源:重庆文明网
字号:
[小]
[大]
【打印】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乡村儿童抑郁检出率较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风险更大。近日举办的全国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痛点及公益帮扶模式探索论坛,发布了《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儿童抑郁、焦虑情况堪忧,留守儿童这两项指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还有超过3%的乡村儿童想自杀。(1126日《中国青年报》)

儿童的心理问题并非没有苗头,抑郁、焦虑等心理失常都会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比如不愿与他人交流、时常焦躁不安、行为趋于暴力等,如果能够提前发现、提前介入,给予有效疏导,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问题恶化。但要是发现不及时或者缺少专业力量帮助,就可能引发难以承受的后果。

城市里的家长对儿童的关心关注更多、学校里的专业心理教师力量更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更好。相比之下,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一方面,乡村学校规模普遍较小,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配备较为不足,难以配置专职的心理教师,一些学校只能让其他教师通过参加心理教育培训后进行兼职,专业水平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不少乡村儿童属于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陪伴,一些乡村儿童只能在学校中寄宿就读,容易产生情感缺乏、孤僻、不合群、不自信等问题,尤其是从城市返回乡村就读的回流儿童表现更为严重。

受困于乡村社会结构现状,基本不具备开展家庭心理教育的条件,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教育、引导等,主要还需要依靠学校力量。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倾斜,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虽然很多地方在落实上确实存在客观困难,但绝不能因此放弃努力,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尽最大可能改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地方政府应当把加强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关乎教育长远大计的硬任务,在编制配备、资源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心理咨询辅导等关怀措施落到实处。在不断改善心理教育软硬件条件的同时,学校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儿童心理状况的关注,通过组织开展文体活动、郊游远足、社会实践等,让儿童能够获得更多互相交流、开阔视野的机会,给心理压力提供往外疏导的出口。

当然,儿童心理问题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身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不可能寄希望于学校完全解决心理问题,仍然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真正用心用情去关心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努力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文重)

责任编辑:cq_x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