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文明时评 > 正文

让非遗魅力在网络充分展现

来源:
字号:
[小]
[大]
【打印】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视频平台上,刺绣、漆艺、剪纸、油纸伞等非遗工艺品搭配生动的画面与音乐便能很快“圈粉”,吸引不少网友拜师学艺、下单购买。专家认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了走进千家万户的舞台,让更多人可以看非遗直播、赏非遗技艺、购非遗产品,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拓宽了路径。(3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也为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网络视频的表现形式多样、视觉冲击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非遗技艺最吸引人的一面展示出来,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非遗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激发非遗更强劲的时代活力。

  非遗是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做好保护传承文章,需要通过展现当代价值,从现代生活中汲取养分。一段时间,非遗传播力不强、知晓度不高,一度陷入“深藏闺中人未识”的困境。互联网的发展恰好为非遗传播打开了新空间,非遗传承人通过网络平台,可以从不同侧面演绎非遗技艺,让天南海北的观众都可以看到非遗精彩的一面,有效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过去展示非遗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后来依靠照片、摄像,如今互联网可以把各方面优质资源汇聚起来,使传承和传播形成比翼齐飞的良好态势。在数字化时代,非遗传承离不开数字化和网络手段,充分利用新技术将为非遗当代传承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互联网也能有效拓宽非遗发展的创新空间。互联网让非遗摘下“神秘面纱”,不仅提高了非遗传承人展示非遗的热情,也能够通过网络这座连接非遗作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实现非遗作品销售,增强非遗技艺的变现能力。不少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定制多样化、个性化的非遗作品,缩短了非遗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也进一步促进了非遗的自我迭代更新。非遗传承人需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好互联网平台,在继承先人智慧与技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实现价值挖掘和增值拓展,增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非遗的保护传承中,依托互联网平台是大势所趋,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能够让非遗项目“活起来”、让非遗传承人“富起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观看非遗直播、欣赏非遗技艺、购买非遗产品,积累起了很大的流量空间。网络平台可以通过技术支持、宣传推广、流量扶持等方式,为非遗作品提供更多展示机会,而非遗作品也可以反哺平台,带来更多的优质用户和流量,进而促进平台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让非遗的网络传承之路越走越宽。(文重)

责任编辑:站点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