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饭圈”乱象玷污体育
8月7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高度重视“饭圈”乱象,针对8月3日晚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部分网民发布攻击诋毁言论,北京公安机关立即行动,于8月6日将犯罪嫌疑人贺某某(女,29岁)抓获归案,已依法将其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将依法严厉打击涉体育领域“饭圈”乱象。同时提醒广大网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请文明观赛,尊重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不传播谣言信息,不攻击诋毁他人。
天下苦“饭圈”久矣,“饭圈”乱象和普通的追星有本质不同。
最典型的特征,是毫无底线地支持和喜欢一个人,具有高度的排他性和攻击性。比如吴姓艺人涉嫌犯罪被刑拘时,还有粉丝叫嚣“劫狱”。
如今,种种迹象表明,“饭圈”那一套,带给体育健儿的不是荣耀,而是负担。
陈梦但凡赢球,就有人叫嚣阴谋论,甚至对她进行污名化造谣。在跳水界,“双子星”全红婵和陈芋汐彼此成全,但有些粉丝却热衷于离间两人,非要分出高下。中国职业台球选手潘晓婷,曾被粉丝跟踪骚扰;国乒选手樊振东曾在比赛前被粉丝围困机场,发文恳求粉丝把握分寸感。
“饭圈”更是反体育精神的。他们关注的,是“组CP”“争番位”“比流量”,什么颜值、身材、着装、恋情等花边新闻,堂而皇之地代替了体育竞赛本身。动辄把比赛输赢归咎为阴谋论,是对赛事的侮辱;此外,体育讲究团结和协作,争吵不断更是与之背道而驰。
更值得警惕的是,形成话题后,很可能放大社会戾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饭圈”乱象,和背后的产业链、利益链乃至不良的“饭圈”文化生态息息相关。
“一入饭圈深似海,从此爱豆是内人”,专业化的“粉头”会要求粉丝以各种方式应援,有钱就买榜单、买周边,没钱的就控评、刷数据、争番位,谋取利益。
这些年,整治“饭圈”行动一直在继续,但乱象屡屡“死灰复燃”。曾几何时,平台引入算法,流量明星、“饭圈”乃至平台多向奔赴:粉丝自我感动,明星享受曝光度带来的收益,平台在流量数据下也自然赚得盆满钵满。据第三方调研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红人经济商业模式及趋势研究报告》,2020年粉丝经济关联产业市场规模超过4.1万亿元。在这根“金融资本—偶像—粉丝(粉头)—商业平台—娱乐经纪—营销机构—广告商—厂家”产业链条上,资本逐利性使得追星偏离初衷,“饭圈”去哪里,哪里的生态就乌烟瘴气。
“饭圈”让文娱界大受其害,体育界也未能幸免。这不,职业“代拍”将镜头对准运动员,甚至以非法手段越界查询运动员的行程和航班。利益链条不能彻底断开,就难以彻底除去“饭圈”毒瘤。
我们应该怎样喜欢一个人?“饭圈”文化语境里,把“骂战”当成支持,已经听不进任何客观评价,在群体无意识中陷入疯狂,这显然是对“喜欢”这个美好词汇的亵渎。
资本助推、平台纵容、粉丝跟风……“饭圈”乱象,无人无辜。
“饭圈”乱象,还需源头治理。
一方面,要釜底抽薪:拒绝“谁有流量谁代言费高”的营销逻辑;不仅要监管偶像本人,也要及时查清组织者,对煽动者和造谣者,该禁言禁言,该封号封号,该刑拘刑拘,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必须融入日常,让组织者有畏惧、让跟风者知边界。
另一方面,要循循善诱,帮助参与“饭圈”乱象的青年人树立正确的追星价值观。其实,追星原本是树立某种“投射”——追优秀的星,是为了学习优秀的人和他们的优秀品格。巴黎奥运赛场,亚洲网球奥运冠军第一人郑钦文,鏖战巴黎前,她反复观看21岁的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夺冠的视频。如今,21岁的她,也和前辈一样创造了历史。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对偶像最好的致敬,是追赶和超越偶像。
正如邓亚萍曾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饭圈”乱象时所说,我们只讲喜欢谁就好了,不用去攻击别人,“期待体育爱好者们都能理性支持自己喜爱的运动员,尊重每位运动员展现出的体育精神和拼搏意志,关注赛场表现,热爱运动本身,让体育真正回归体育。”
如果“喜欢”有等级,那么最高级的一定是因喜欢而去追梦;最令人不齿的,就是因“喜欢一个人”而攻击其他一切的“饭圈”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