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地、播种、填土、浇水、施肥……平时出现在田间地头的耕作场景,近日也出现在仁睦小学的“开心农场”,种地的主角就是该校的学生。
据了解,该学校向周边农户租赁了近三亩土地,开辟了学校少年宫劳动实践基地,并划分成六块“责任田”,由每个年级每个班级分别认领一块。六块“责任田”由每个班级负责种植蔬菜水果,蔬菜水果成熟后,班级可自行安排,可以由学生享用劳动成果,也可将蔬菜水果出售给社区、家长或者老师,所得的费用全部作为班级“种子基金”。
“开辟‘责任田’的初衷,是想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学习种植技术,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的喜悦。”仁睦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责任田逐一划定,各班级的师生一边下地劳动,一边把劳动课程搬到了开心农场,引导孩子们开展实际观察,写下观察日记,记录下蔬菜瓜果的奇妙生长历程,同时也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部分班级还举行了《菜园丰收啦》《谈谈我们的劳动》等主题班会,师生们聚会一堂,分享丰收的喜悦,传递劳动产生的美。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劳动,四年纪一班的学生邓琳颖变身农场的种植能手,从除杂草到松土,从施肥到除虫,从呵护蔬菜苗到采摘蔬菜,她都是一把好手。她说:“在开心农场劳动不仅丰富了我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帮助我们掌握了种地的技能,从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以后,我将更加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
与此同时,学校还将为基地搭建农耕文化墙、葡萄架,对基地进行美化,展示个性化的校园“开心农场”。下一步,学校还将聘请农业种植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与教师共同研发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实践课程;举办校园农场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和社区志愿者进校园,与同学们同劳动,共付出,迎丰收;打造课堂与基地联动、班级与家庭联动、学校与社区联动、指导老师和师生联动的“四联”工作机制。通过这些举措,旨在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理念,积极参加劳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渝北时报 记者 周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