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文明网
渝北: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引领群众生活“高品质”
发表时间:2020-09-25 来源:渝北文明网

  渝北区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纪实

  

  回兴欢乐颂小区里,志愿者引导居民使用智能垃圾箱分类投放垃圾

  渝北时报 记者 朱云卿 摄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垃圾分类,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着力推动的“关键小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强调,要加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树立科学理念,分类指导,加强全链条管理。

  近年来,渝北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区情实际,按照“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求,紧扣“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率先试点,全域铺开,探索出“全链条”精准化管理模式;全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投放知晓率达98%以上,参与率达90%以上,准确率达76%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达35%以上,月均减量并资源化利用厨余垃圾8800余吨。

  率先试点,全面发动

  持续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

  9月15日,青麓雅园的市民周阿姨把存在家里的快递纸箱等可回收物拿到小区内的回收点,用垃圾兑换积分;住在鲁能五街区的王大伯则把家里更换后的灯泡单独投进红色智能垃圾箱内;欢乐颂小区朱先生把厨余垃圾单独装袋提到楼下,倒入厨余垃圾桶……

  从2014年率先在全市“探路”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如今,垃圾分类在渝北既是“新时尚”,更是“新日常”。

  渝北,幅员面积145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3万,城乡面积大,常住人口多,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1200吨左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意义重大。

  据渝北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前几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区先后在双凤桥街道、仙桃街道等地进行先行试点,总结提炼出“1234”工作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在“重庆市第二届最美系列评选活动”中,渝北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荣膺唯一“重庆市城市治理创新范例”奖。

  因此,2018年,全市首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选在渝北召开,这开启了渝北区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发动、全域推动、全程联动、全力促动”的大幕。近两年来,渝北区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发动,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双挂帅的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在全市成立镇街层面的垃圾分类办公室,明确提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绘出“施工图”、设定“时间表”、划分“责任田”,凸显镇街“主力军”、社区“主阵地”作用,形成了责任层层压实、党员人人带头的工作格局,凝聚起全区上下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持久战的强大合力。

  同时,渝北区注重统筹保障,强化政策支持,健全区级统筹、镇街配套、部门补贴的资金保障机制,仅2020年区财政直接投入达9785万元(城区投入5835万元,农村投入3950万元),镇街配套和部门补贴投入2190余万元,保障了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实施。

  科学管理,全程联动

  加快建立垃圾分类“全链条”

  垃圾分类,是一项社会治理系统工程,考验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渝北区树立科学理念,下足“绣花”功夫,聚焦垃圾分类的“堵点”“盲点”“卡点”,从落实城乡主体责任、加快分类设施建设、推动群众习惯养成、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构建起“全链条”精准化管理模式,扩大了垃圾分类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增强了科学管理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多次得到国家住建部和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分类投放方面,按照“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注重实效”分类原则,引导居民在家中分类设置其他垃圾(干垃圾)、易腐垃圾(湿垃圾)桶,做好日常“干湿”分类;并持续扩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覆盖面,延伸开展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园林垃圾、农业生产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确保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

  渝北区加大投入,持续完善更新垃圾分类收储“硬件”——设置分类收集转运站54个,分类收集点1001个,分类垃圾箱桶4万余个,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定时收集点655个,其中建成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分拣场1个、大件垃圾粉碎处理场3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分拣基地4个,布局分类垃圾箱桶13.8万余个,实现城乡设施设备全覆盖。

  另外,渝北敦促物业及专业公司提高分类收集水平,做到“即满即收”、“日产日清”,建立厨余垃圾预约信息收集系统,实时向商户推送收运信息。与此同时,配足分类运输设备,健全分类运输体系,配备分类专业收运车辆520台,实行专车专运、全程把控,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确保环境安全卫生;开发垃圾分类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全程追溯、精准管理。

  位于渝北的洛碛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即将成为全市垃圾分类处理的“主战场”之一。该基地占地达5000亩,总投资78.5亿元,建有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厂、餐厨厨余垃圾处理厂、大件垃圾处理场等分类垃圾处理设施,年处理各类城市垃圾381万吨,不仅可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实现垃圾变资源、资源变能源,还能创造年产值可达18亿元的经济效益。

  为提高生活垃圾、易腐垃圾和大件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工作水平,2019年12月18日,渝北区政府与市环卫集团签订“渝北区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与垃圾收运系统项目合作协议”,引入专业公司从事专门作业。

  据了解,为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渝北区还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人性化设置分类集中投放点,将分类设施下沉到负一楼或车库;探索高层建筑分层设桶收集,解决群众不方便、转运跟不上的问题:设置积分投放兑换一体机962台,最大限度让市民就近兑换等。

  城乡统筹,全域推动

  奋力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

  “现在大家都习惯把垃圾拿到楼下,扔进分类垃圾桶了。”家住渝北区春风城市心筑小区的陈女士对“楼层撤桶”表示支持,对小区内设置的智能垃圾箱表示欢迎。

  在小区大门处,一排充满科技感的蓝色垃圾箱格外醒目,每个箱体上分别写着“纸张”、“一般塑料”、“饮料瓶”、“金属”、“纺织物”……居民通过“刷卡”或“刷脸”,把相应的可回收物投入到箱内,便可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不远处的礼品兑换机上兑换牙膏、香皂等日用品。绿色的厨余垃圾箱,则摆放在每栋大楼附件,方便居民就近分类投放……

  据了解,该小区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垃圾,每周一至周五定时定点集中投放收集;厨余垃圾由市环卫集团“日产日清”,其他垃圾由小区物业按原渠道收运。另外,小区还配备了一台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平台设备——通过这个设备,实现了垃圾分类投放箱、运输车辆、中转压缩、处理设施全过程智慧管理,居民查询自己投放的垃圾流向、处置情况等,增强其参与感、成就感。

  科技赋能,智慧助攻,让垃圾分类更有“魅力”。春风城市心筑小区只是渝北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655个居民小区之一。目前,渝北区已投放智能分类收集设备1650套,数量居全市前列。

  渝北还创新开展“五收”服务:年迈体弱上门收、住宅小区定时收、大件垃圾巡回收、建筑垃圾集中收、可回收物定点收,以提高垃圾收运质效。为此,渝北揽获“发现重庆之美”之重庆市垃圾分类时尚小区等4个奖项,成为垃圾分类“优等生”。

  据渝北区城市管理局二级调研员李俊介绍,渝北坚持城乡统筹,全域推动,聚焦“区域全覆盖、行业全覆盖、类别全覆盖”,目前,9个街道、12个农村场镇驻地全域已全部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另有295个公共机构、216所各级各类学校、441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06家规上工业企业、117家限上商贸企业、12家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形成了行业带动社会、单位带动家庭、学生带动家长的良好氛围。

  垃圾分类,让渝北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倍增。“以前垃圾乱飞,现在干净整洁,日子更舒心了。”王家街道苟溪桥村村民周大军指着房前的垃圾分类桶和不远处的垃圾收集站高兴地说。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渝北在强化村庄日常保洁基础上,针对场镇和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场镇按“四分类”、行政村按“三分类”两个标准进行垃圾分类,建立“户分类、村分拣、镇(街)督促、区分类运输、区域分类处理”的分类收运系统,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020年8月,渝北区获评国家住建部“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称号。李俊表示,到今年12月,渝北农村所有行政村将建成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常态长效,全力促动

  形成全民自觉参与“好习惯”

  从“扔进一个筐”到“细分四个桶”,关键在让群众转变观念,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

  “小朋友们,牛奶盒没有清洗就是其他垃圾,如果打开清洗了就是可回收物。你们记住了吗?”9月3日,为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渝北区城管局、区教委、团区委、双凤桥街道等单位联合开展的“低碳生活进校园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走进空港实验小学,通过知识宣讲、垃圾分类动画视频、互动游戏等方式,让现场的小朋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充分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据了解,为引导市民群众从“嫌麻烦”“分不好”到“会分”“愿分”,渝北大力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窗口单位、进军营,进村组、进家庭、进企业“八进”宣传活动,让分类时尚进家入户、入脑入心。

  另外,渝北区开发运用“渝北区垃圾分类公众号”,推出“党员+”、“家校通”APP、“抖音视频”、“网络直播”,设置“家园小喇叭”,快递包裹张贴宣传品等方式,全方位普及垃圾分类政策知识。

  9月11日上午,鲁能星城5街区一垃圾箱旁,一个小伙刚要把装着水果皮、蔬菜叶的塑料袋扔进厨余垃圾箱里,垃圾分类指导员周婆婆即上前提醒:“塑料袋不属于厨余垃圾,要扔到可回收垃圾箱里。”并用长夹子夹出了垃圾袋。

  像鲁能小区一样,渝北不少小区都已设立垃圾分类指导员——按照我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四级指导员制度”,渝北组建起分拣员、指导员、督导员、志愿者、巡检员、执法员“六支专业队伍”,对垃圾分类法规、标准和知识进行宣传,对生活垃圾分类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着力构建区、镇街、村社、物业小区四级联动管理网络。

  截至目前,渝北已配置分拣员4900余名、指导员2333名、督导员1107名、志愿者2137名、巡检员112名、执法员173名,确保了垃圾分类专门机构统筹、专业队伍实施、专职人员管理。

  “消除垃圾污染,从家庭垃圾分类做起,尽管落实起来很不容易,但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把居民的环保热情调动起来,就可以加快生活垃圾分类的步伐。”龙山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徐鑫说。

  据了解,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渝北区通过设置镇街“荣誉榜”、村社“评议榜”、小区“时尚榜”“三榜”,开展知识竞赛比谁知晓多、查询扫码比谁参与勤、开袋查验比谁投放准“三比”,实施每月党支部评选时尚党员、物业评选时尚家庭、业主评选时尚个人“三评”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使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成“新习惯”。

  垃圾分类,是既关系群众民生,连接文明时尚的关键小事,更是关系当前生活,惠及子孙后代的时代大事。

  “我们要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渝北区城市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唐贤源表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走在前、做表率,拓展思维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加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推动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渝北时报 记者 郑和顺 通讯员 李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