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文明办主办
土家民族女英雄的精神书写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8日

——长篇历史小说《秦良玉》的艺术特色

作者:向笔群

  秦良玉是土家族历史上的民族女英雄。孙因长篇小说《秦良玉》的创作,无疑是孙因写本民族历史英雄的一次创作的突破。最早是由四川文艺出版社以“农村文库”丛书的出版,将作品的40万字压缩到20 万字,分上、下两册出版。2000年被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完本,当年获得重庆市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从客观说,《秦良玉》是一部具有爱国主义的历史小说。小说叙述了明朝天启元年,石柱土司的遗孀秦良玉率3000土兵北上,抗击努尔哈赤侵辽的故事。小说塑造了秦良玉这个民族女英雄的光辉形象。小说中的秦良玉在历史确有其人。根据《石柱府治》、《明史》等资料记载:秦良玉生与1574年,死与1648年,忠州(今重庆忠县)人,24岁远嫁石柱土司马千乘,26岁开始带兵打仗。《明史》中辟有《秦良玉传》一文。其称:“良玉为人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乃远近所惮。”她所率领的土兵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单从官方的记载,她是一位具有民族精神与气节的民族女英雄。

 

  孙因作为一个土家族作家,为自己民族的女英雄作传,其文化历史的意义显而易见:一方面是对本民族女英雄的敬仰,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民族历史的文化梳理,力图用秦良玉的爱国主义精神来唤起人们对于自己民族历史英雄的热爱,让一个在历史上为民族、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女英雄不被历史失忆。

 

  小说开篇从看似与秦良玉无关的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写起,以郭沫若写纪念秦良玉的诗歌作为切入小说的楔子,之后才引出秦良玉的北上抗金,也就是秦良玉的第一次率领白杆兵北上辽东抗后金的历史为写作元素。当时这次带兵主要是他的哥哥秦邦屏,秦良玉作为一个女土司当然也在其中。小说的关键又在于细节的处理,秦良玉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如何表现历史人物,成为小说创作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与儿子马祥麟之间对话表现出了一家人忠贞爱国的情怀。

 

  儿子很固执:“阿妈谆谆教儿熟读岳少保的《满江红》、文丞相的《正气歌》,抗击异族入侵中原,流芳白世。努尔哈赤不正是女真的后裔吗?”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传统土司家庭报效国家的人文精神世袭。事实上,本来朝廷对不起马家及秦良玉,连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也冤死云阳的狱中,而就在国家处于危急的关头,作为一个女性能放弃家仇,把国家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是土家族女性最为让人敬佩的地方。同时秦良玉在夫死之后世袭土司,也受到当时家族的非议。本身家庭就内忧外患的感觉,而她却能抛弃其家事而参与国家抵御外敌。显然,作为一个女性的传统精神,小说中有秦良玉把花木兰作为自己心中的偶像,花木兰代父从军,而秦良玉代夫从军。作品没把秦良玉作为一个完人来写,而是通过人性的书写,小说毫不回避地写到作为一个女性在肉体与心理双重的苦痛,作为一个四十出头的女性,除考虑战事,同时还要防止堂弟马霖的骚扰。马霖是马家内部的一个无耻之徒,陷害自己的堂哥,目的就是想将秦良玉占据。在复杂的背景之下,秦良玉一方面为了自己的生存,另一方面又替自己的丈夫报仇,同时也要为国家效力。她在辽东面临着汉奸派人暗杀。纵观中国的历史,每一次国家遭到外族与外国入侵的时候,一些汉奸与其狼狈为奸,千方百计地陷害忠良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熊良弼作为一个抗金的将领,却遭到了暗算。小说中通过秦良玉的视角对熊良弼描写十分的精彩:

 

  良玉举杯,她看见这位曾威震辽东、努尔哈赤也惧怕的虬须高长汉子,大眼里饱含泪水。对熊良弼的崇敬,她是从张铨的书信中洞悉的,前年,开原、铁岭大战,名将刘铤、杜松战死,熊良弼受命代杨镐为辽东经略,单骑奉尚方宝剑出关,坐镇辽阳……然而,他耻于结交权贵,贿赂那些弹劾将帅为职业的御史、给事。而被诬奏他“拥兵十万,靡饷劳师,使东虏得以坐大”,他是性烈火的人,上表乞罢……

  

  “大帅不必烦恼,新皇登基,据传说也有起复之意。”

 

  良玉的安慰,反而激起了熊良弼的愤概:“贞素亲家,看到近日的搪报了么?”

 

  良玉摇头:“辽东战事……”

 

  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总有一些忠贞爱国的仁人志士,受到诬陷与迫害,使他们的报国之志掩埋在历史的尘埃。小说也写到阉党魏忠贤陷害忠良的细节。而一些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却以国家的利益为重。秦良玉取得辽东大捷,受到皇帝陛见,其实就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最高的礼仪。但是也受到魏忠贤的百般刁难。魏忠贤跺脚的细节就表现出了奸人的一种心态。同时还有害死马千乘的宦官邱乘云,安排女儿邱凤在襄阳暗杀秦良玉。邱凤与自己父亲的认识大相径庭,作为一个女性,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具有个人的认同,难能可贵。

 

  秦良玉毕竟是一个历史人物。如何处理好历史人物与作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小说创作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优秀的历史小说就是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书写,表现出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让历史人物达到一种审美高度,长篇小说《秦良玉》就是以秦良玉三次北上抗金与平叛为小说的主要线索书写的,以时空交错写作特色。小说采用一些中国传统小说的书写元素,往往具有一种传奇的色彩。如小说中的飞刀女侠与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之间的恩怨情仇等,让人目不暇接。

 

  人世间的恩仇,按照佛家的色空观来解释,“恩即是仇,仇即是恩,恩中有仇,仇中有恩。”谁能脑后长眼?谁能游遍地府天堂,洞察人间的善恶?良玉生逢乱世,目睹尔虞我诈,征战杀伐,中奸不分,是非颠倒,她真想昂首问天:四维八德何在?作品中秦良玉对恩仇的解读,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同时也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作为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人总不能脱俗,这种心态的出现十分正常。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具有人性双重性。在秦良玉的人生轨迹中,长期处在一个征战的岁月,让本来不属于她的厮杀而却又让她承担而产生某种的生命感叹自然合情合理。孙因在作品中用佛教的原理来解释人生的感悟,让小说增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沈从文认为:“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点!丑的东西虽不全是罪恶,总不使人愉快,也无从令人由痛苦见出生命的庄严,产生一种高尚的情操。”孙因在《秦良玉》中,一方面以秦良玉的抗击外族入侵与平定叛乱为故事表现一个民族女英雄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却又从人生的角度解读秦良玉痛苦而又辉煌的人生历程。与其说是写一个少数民族女英雄的故事,比如说是对一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女英雄的生命意识的理性的考察。他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一个民族女英雄的不悖人性的真实的人生形式。

 

  小说没有把秦良玉塑造成“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而是将她作为一个女性人物的人性与其身份角色融合在一切。朝廷的内斗,各色官员的无能,让一个女性成为一个国家的仰仗,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悲剧。历史总是这样的轮回,古代的花木兰,明朝的秦良玉,虽然他们代表利益不一定相同,但是她们为国家征战的历史意义却是惊人的相似。我们说,秦良玉首先是一个女人,然后才是一个女土司,之后才是一个抗金的将领。当一个政权即将垮塌之时,倚重到一个女性的时候,确实是一种无奈与可悲:而明朝的军队似乎在努尔哈赤的面前不堪一击。而作为一个带兵的女性将领,她已经认识到了这个比较深刻的问题,而且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也毫不隐瞒。在当时,能够批评朝廷却是最大忌讳,而秦良玉敢于直面现实,那是要一种勇气。颇有一种大将风范。

 

  当下历史小说书写出现了不少的弊病。尤其是注重故事的胡编乱造,而没有从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说下工夫。而孙因却在历史小说的书写中,一方面刻意做到人物的多重性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力图表现历史事件的真实,通过艺术表现历史进程中的和谐与不和谐的音调。如邱凤救秦良玉的细节,邱凤是邱乘云的女儿,本来是其父亲派去刺杀秦良玉的,相反却救了秦良玉,表面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在大是大非的面前,邱凤却选择了后者,表现出一个女性的良知。同时虚构了邱凤与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的一段恋情。而邱乘云从陷害秦良玉的丈夫,同时又陷害她的儿子。一个顽固不化无恶不作的的宦官形象让人过目不忘。女儿与父亲人格的对比可见一斑。比如:

 

  邱凤的心像掉进了汪洋大海。香甜的糍粑如同嚼蜡,苦苦的追求落空了,阿弟将离她而去,和一个不相识的女子并肩携手,共枕同床。过去曾听老父说过,秦良玉和张铨的亲家,她也嘻笑时问过阿弟,张家的凤仪,是从小定的亲。她的心踏实了,脸上挂着甜笑,真想说:“阿弟,你是我的……”耐心,别性急,凭自己的姿容,武功,会征服阿弟的,当务之急是博取阿姑的欢心。唯一忧虑的是她有一个太监老父,看得出来,阿姑对哦老父耿耿于怀,老父对阿姑视如仇敌,正在执行魏厂公的密令,无聊,她要规劝老父,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一段有关邱凤的描写,很合乎人性的书写。作为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放弃了父亲交给自己的所谓的“任务”,而相反与秦良玉的儿子有一种不舍之情。处于爱恋之中的女子一般会放弃自己的仇恨。而作家在小说塑造了这一个细节,让人感到人性在历史人物中的一种复苏。同时小说中也写到了秦良玉的儿子人生的困惑,也比较合乎人性。

 

  不难看出马祥麟在爱情方面的无助与无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少的才子佳人都是父母之命而结婚,没有真正的爱情作为基础。秦良玉的儿子也不例外。何况是在当时抗击后金的战事之中。一方面看到秦良玉的内心对儿子的理解,同时也看到了传统的婚姻制度的强大的力量,当然也看到秦良玉的深谋远虑。她知道邱凤的背后一定问题,而且认识得十分透彻。

 

  小说中也有邱凤跟随马祥麟去山西的情节。显然有两个目的,一个为了自己,另外一个就盗窃马祥麟的黄金甲。但是由于爱的表达,让邱凤放弃了自己的使命,从人性的角度看来,有一定的真实性。在爱的面前,每一个男女也许都是无助的学生,都有一种真实的心灵凸显,邱凤的表白,其实就有一种人性的因素在其中。在封建时代里,女性作为男人的附属,往往是嫁一人而从之。追求自己真正的爱情只有在一些故事与传说之中。邱凤作为一个具有一种特殊背景的女性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显然爱情的追求没有什么结果。但是就是由于爱,她放弃了所谓的“特殊使命”,而在关键时刻,却救了秦良玉母子的命。单从故事上来看似乎有牵强附会,但是作为一个人性尚未泯灭的人来说,完全有这样的可能。小说就是把历史或者现实生活中某些的不可能与可能展示给读者,让读者产生思考。

 

  孙因的小说历来讲究故事的奇特性,常常是大故事中又套小故事。《秦良玉》表面是写秦良玉的三次出征与一次平叛。但是往往又是把他的家庭与国家的大事链接在一起。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个家庭的命运往往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小说中常常是家国一体。在明朝后期,除了后金的入侵,同时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小说中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地方土司,理所当然要以国家社稷为重,自己存在的最大的价值就是效忠朝廷,建功立业。

 

  小说中的秦良玉与传说中的秦良玉有一定的差异。传说中的民族女英雄更多的是她的征战故事与爱国的功绩。而小说中的秦良玉除了数度的征战之外,而在小说中也写了秦良玉的喜怒哀乐。作为一个在生活中的人,不可能像传说中的那样具有一种神性的光芒。

 

  良玉压抑的思绪突然爆发:“你明白什么?东猜西疑,我能舒服吗?一个女人,抛头露面,苦苦撑持,南征北战,死里逃生,赞我者巾帼英雄,为国为民,毁我者寡妇难耐,卖弄风骚,有谁听到我慢慢长夜中的饮泣?有谁看到我在窗下的徘徊,苦吟低唱?儿子么?你么?重庆血战,如果不是来狩——罢了,喂汤换药,人之常情,你嘀咕了?眼红了?嫉妒了?你这没有心肝的……”这是秦良玉对自己的随从伴玉说的几句话,表面上看是在发牢骚,实际上说出了一个长期征战的女帅的心里话,其中很有人间烟火的味道。作家没有神话民族女英雄,而是人性的角度来剖析着她的心灵世界。其中显现出了一个女性在处于征战时期的心路历程。一方面又包围社稷的家族渊源,另一方面又有她作为一个女性的生命乃至生理的痛楚。作为一个女性,自己尽管有爱的暗恋,但是却又有一种无法抗争的精神枷锁。

 

  秦良玉还向自己的随从透露自己的心迹,更是凸显小说人物的真实性。把人性、人情都融入作品之中,秦良玉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才臻于完美。如儿媳凤仪眼中却对婆母有这样的看法。作品从多角度、多层面的来表现秦良玉的人生:婆母是巾帼英雄,名扬天下。小说中的秦良玉有丧夫之痛、有丧子之痛。而她得到的奖赏就是皇帝老儿赠诗,她在此时也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作家入木三分的心灵刻画,显示了秦良玉作为一个女性的心灵世界,多重性构成她的心灵世界。秦良玉是一个时期一个少数民族女英雄的精神抵达,作为一个女性三次北上抗击后金,保护国家的利益,同时也参与内地平叛,维护国家统一,单是这种精神就完全可以彪炳青史。作家书写秦良玉的目的是表达爱国主义的思想,弘扬民族的正能量。作为作家,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表达将是民族英雄书写的一种形式。

编辑:cqyz_liangzq
主题活动更多>>
微博
地方文明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