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文明办主办
抗战时期的精神力量
来源:渝中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10日

  说起《新华日报》,或许很多市民都不陌生,如今,我们依然能在化龙桥虎头岩村看到《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也能在解放碑民生路上找到《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

  抗战期间,《新华日报》从武汉迁至重庆,并在重庆参与了各种抗战活动,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

  环境复杂坚持斗争

  在武汉,《新华日报》创刊不久,就遭到国民党特务暴徒二三十人闯人报社骚扰破坏。在重庆期间,《新华日报》围绕着反对新闻检查,反对封锁新闻来源,反对破坏发行工作,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方面,与国民党展开了长期的、艰苦的斗争。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华日报》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报道和评论全被禁止发表。《新华日报》按照周恩来的指示,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1月18日,国民党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同一天,《新华日报》排印两种版面,用没有题词的版面蒙过当晚在报社的新闻检查人员的监视,另一版面刊出了周恩来为皖南事变写的两个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透露了皖南事变的消息,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国民党当局派人去拦截刊有题词的《新华日报》,但大量报纸已经发行出去了。

  《新华日报》的斗争,使国民党当局大伤脑筋。1941年6月,国民党新闻检查局的一次报告中写道:“渝市13种报纸,无一报无违检者。《新华日报》在6个月中就违检154次。”他们更哀叹的是:“各报纵使违检被罚停刊,且认为光荣,读者复多予同情,每每一报被禁,立即身价十倍。”这场斗争随着抗战胜利,以《新华日报》的胜利告一段落。

  报纸义卖支持抗战

  《义卖歌》响彻重庆街头,群众纷纷掏钱购买报纸……这一幕发生在1938年的12月18日,《新华日报》在周恩来倡导下开展了义卖献金活动,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为此写了一首《义卖歌》供大家传唱,许多学生、工人以及进步人士也都加入到义卖活动中来。

  “每张报纸最低售价1角,丛书以原价的两倍来售卖,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献,作为抗战所用。”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研究部文博馆员丁英顺说,义卖当日,重庆到处都有义卖人员的身影,他们一边唱着《义卖歌》,一边吆喝叫卖,甚至有人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开展激情演讲。义卖活动在市民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关注,一些工人,甚至乞丐、难童,都拿出自己仅有的微薄收入购买报纸。同时,活动也得到了民主人士的大力支持,沈钧儒、邹韬奋、胡愈之等人就花了100元,购买了1000份《新华日报》,将报纸捐给前线的将士,鼓励他们英勇杀敌。

  据资料统计,当天的《新华日报》报纸共卖出14000多份,连同卖出的丛书,共得款3200元,加上当天《新华日报》的广告收入以及捐赠,总共收入5000余元,全部捐献给国民政府用于抗战,而义卖活动也极大地激发了重庆人民的抗日爱国热情。

  亲切慰问关爱同胞

  抗战期间,《新华日报》除了义卖支持抗战,在日机轰炸以及国民党当局的阻碍、阻挠下坚持出版发行,客观报道新闻,推动抗日救亡外,报社也心系着千万重庆市民,他们关心轰炸受难同胞,深入工矿采访,报道战时工人生活,时刻传递着越炸越强、坚持抗战的精神。

  记者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查阅《新华日报》记者范元甄资料时了解到,“五三”、“五四”重庆大轰炸后,重庆各报记者曾组织联合慰问团到各医院慰问遇难同胞,《新华日报》记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

  当时参与活动的记者挂着报社的徽章,来到老人、孩童,或受重伤的受难者床前,传达报社的亲切慰问,表达抗战到底的决心,而伤员们也常常紧握《新华日报》记者的手,与记者一同流下了热泪。

编辑:cqyz_pengc
主题活动更多>>
微博
地方文明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