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文明办主办
上善有品 成就有德学子
来源:渝中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6日
  新华小学“节水爱江、惜福自然”活动案例

  一、节水爱江 源自学生

  我校地处两江汇合处,正是由于这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我校于2009年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施华洛世奇协会命名为“中国水学校”,在西南大学可持续教育中心的指导下致力于“保护母亲河活动”。活动之初,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走访了两江沿岸。孩子在实践过程中提出:“我们国家居然还有地方有人没水喝,这真实吗?”“我们重庆有两条江,应该不会缺水哟!”“我看见长江沿岸有挖沙的船只,它们会给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吗?”……孩子们的一个个疑问让我们受到了启发,于是一个致力于节水爱江的活动一直延续至今。2015学年度,学校举行了“小学生守则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在《勤俭节约护家园》主题班队活动中,孩子们提出了本年度学校活动的主题——节水爱江,惜福自然。

  二、涓涓细流 雨润春华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文明之基,世界四大古文明皆起源于水。古人以水为德,以水寄情,对水进行了深入思考。老子曰:“上善若水”,孔子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让孩子们珍惜水、节约水,首先应该让孩子们了解水、熟悉水,知道水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有爱水、惜水的愿望。

  (一)环境:将水文化“显于形”

  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声而立体的教科书。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力求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之间展现水之朴实柔美,水之坚忍不拔,水之宽容接纳。

  首先,学校确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框架:一是以蓝、绿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色调;二是以“水”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元素;三是以“水”的品德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我们以水文化为内涵,设计以水元素为基础,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室指示牌,加强了校园统一标识的建设,让校园的每一道墙都有了新的内容,鲜活起来。每个教室内设置了班级绿化带,在窗台内添置了花盆,种植了绿色植物,每个教师的办公桌上设立了绿化角,楼道的转弯处增设了绿色植物,取消了楼道垃圾筒,营造了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在班级文化的打造中,融入“上善”的德育理念: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保持真诚、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班级公约、图书角、活动天地、班级黑板报、班级QQ群等成为了我们彰显班级文化的专栏。每个年级有自己的主题、每个班级有自己的特色。

  (二)活动:将水文化“化为行”

  为了让孩子们将节水爱江,惜福自然的认知内化为行为,学校构建了以长江水教育为特色的品牌德育活动,形成了“3.22世界水日”主题教育活动品牌。

  每年的世界水日,德育处都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增强节水意识,感受水文化。“我的植物手册”、“废水利用奇思妙想”、“我和小树有个约定、”“一站到底水知识竞赛”、“环保剧汇演”、“地球节电一小时活动”“许下春天的承诺”“节水图章设计征集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诵读童谣、相声表演、诗歌朗诵、小品表演;自己动手利用废旧报纸、易拉罐、废旧光碟的等材料,制作生活装饰品、时装;寻找自己的环保小搭档;种植自己的小菜园、小花园;设计自己的环保袋。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感悟,自我服务,也将环保意识扎根在心中,强化在一言一行中。从而形成了他们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学校还利用每个寒暑假,分年级分主题开发实践活动,如六年级的“我测我水”,五年级的“家乡河流健康状况调查”、四年级的“家乡山水我知道”等,让学生通过水主题的旅游活动、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多途径多方式了解两江的历史渊源和精神品质。特别是开展的“美的发现”为主题的水旅游摄影展,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轻松愉悦中陶冶情操。

  (三)课程:将水文化“浸为魂”

  弱水三千,哪怕只取一瓢,其包含的内容也足够丰富,研究起来也会受益匪浅,这就是水文化的博大之处。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阵地渗透、融合,使之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

  首先是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学校以《长江水学校》校本课程为载体,自主编写了校本教材。教材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量身定做。每一年级在各有侧重的“家乡篇”的基础上,又分别以“水之物语”“水滴石穿”“活动天地”等形式呈现。并且自主探究了四种课题教学模式。朝会课诵读写水名篇名段,美术课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小池》《登楼望水》,科学课指导学生做水污染情况测试……课堂将学科教学与水育有机整合,成为新亮点。

  其次,我们组织部分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从悠久的水文化历史入手,对“两江沿岸码头和城门变迁”进行追溯与调查;从生活中与水相关的主题入手,成立了“长江和嘉陵江的水质情况对比调查”、“家庭每月用水及废水利用情况调查”及“以珊瑚坝为例,关于生活垃圾对长江影响的调查”。

  通过深入研究,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家乡虽然两江环抱,有得天独厚的优厚条件,但是,如果我们不珍爱水资源,不树立起良好的节水爱水意识,我们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于是,孩子们走进社区,为居民们发放节水小招;在小区的公告区域张贴自己设计的节水标识;用小品,相声等形式宣传节水知识;利用社团的的活动经费免费发放节水阀、购物袋等。每年的植树节也成为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植绿护绿的行动,形成了家校结合,向社区、社会渗透的环保宣传模式。

  每年,学校还会开展“绿色生活我当先”节水环保知识竞赛。班级初赛—年级组队—全校决赛,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参与的过程也是我们对孩子们本学年对于节水惜福知识和能力掌握的一个检阅。

  (四)浸润:将水文化“融于心”

  1.以水励己涵养教师品性

  爱心、静心、潜心是新华老师“若水教师”做人做事追求的目标,是我们学校管理所要求的,也是“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德育精神的具体化。用水的优秀品质影响我们的全体老师,倡导师者应若春雨般润物细无声,随和自然不张扬,德泽这些鲜活生命,要做真正的教育者,做负责任的教育者。

  2.以水悟理启发学生

  水无常形,人无常态。养成教育需要像水一样慢慢浸润。水无声无息,却绵延悠长;水,平凡无奇,却滋润万物。我们充分挖掘水文化的精髓,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水的高尚品质作为我们育人的目标,构建学校上善育人体系。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通过对水的品质、与水有关的名人故事、悠久的水文化历史等的分析,让学生充分了解水文化的源远流长,向水学习。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行为规范的具体特点,分层次、分阶段、有侧重地制定养成教育训练要求和评分标准,指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从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一年级,以水清澈的品质教育刚入学的孩子要注重仪表整洁,以水亦方亦圆的特点教育孩子们遵守学校的规矩并在此阶段无痕渗透常规教育;二年级以水受日照能蒸腾向上的特点,让学生懂得上进求进步等,将上善的德育思想从一至六年级逐层递进,分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3.以水为介指导家教

  活动的开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家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让家长支持活动,首先就要让家长了解活动。于是,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我们都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到校参与活动体验、充当活动义工、参与活动设计……家长们在活动中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体验到了活动的意义和快乐。一个个有关水的活动也搭起了学校和家长的桥梁。

  三、上善德育 水到渠成

  从2009年至今,学校构建了以“节水爱江,惜福自然”为特色的品牌德育活动,形成了“3.22世界水日”主题教育活动品牌。今年,学校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上善德育”理念,全面倡导“上善”的品德,“海纳百川”的胸怀、“流水不腐”的勤劳,“滴水穿石”的坚持。

  《管子》有言:“水者何也?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从高山流水到似水流年,从上善若水到水到渠成,水无时不在丰富着这个世界。秉承着水的优良品质,依托“中国水学校”的优势条件,我校在节用惜福——保护水资源的道路上摸索着,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社区、街道、市区环保部门的认可,六年来,成绩斐然,学校两次在“长江水学校”全国阶段性总结会上做大会发言、学校在没有寸土的条件下被评为了市级绿色学校、学生的绘画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种奖项。学校也获得了全国“生命之水”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市级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施华洛世奇协会的专家及“长江水学校”的兄弟学校到校参观交流。渝中报、渝中区有线电视台对我校的节水活动进行了报道,我校节水活动案例、论文两次刊登在《地理杂志》上。

  我校在开展“节水爱江,惜福自然”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6年在实践中的摸索,将自己对珍惜水资源,保护母亲和的理解内化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行为。当然,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校园文化的建设方面还需要深挖其内涵、课程建设中资源整合、活动设计、体系建立是我们还需深入研究。

  从环境到实践再到精神,新华小学“节水爱江,惜福自然”活动将水育特色逐步彰显。在“上善若水”文化浸润下,新华师生正在悄然变化着、成长着、精彩着!

编辑:cqyz_pengc
主题活动更多>>
微博
地方文明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