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文明办主办
“好老人”刘发生:信义树标杆 诚信立天地
来源:渝中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5日

  70年的时间,一个书生意气的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70年的时间,泥泞的土路早已被宽阔的水泥大道取代;70年的时间,债主们纷纷过世,原先的债务早已变成无头债,没有借据,没有证人,还与不还,只凭借心中那杆秤。刘发生——一个93岁的倔强老人,不忘尘封了70年的债务,按照严格的标准还钱给债主后人,用行动说明了何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用信义树立了做人的标杆。“好人365”第624期中介绍的刘发生老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1942年至1945年,刘发生因家中生活困难,陆陆续续向9户乡邻借钱借物,以维持生计。那一笔笔借来的钱物,帮助刘发生度过了艰难的岁月,生活贫苦的他,一直因为家里贫穷而无力偿还。然而,那一笔笔救命的债,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却一直深深地镌刻在老人心中,出现在午夜梦回时刻。乡邻之间浓浓的情意,像一滴滴山泉,汇入刘发生心中,滋养着感恩的幼苗,并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岁月荏苒,70年过去,当93岁的刘发生有了还债的能力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还债,用最朴实的行动,最坚定的信念,践行着诚信的大义。债主已经过世,他就还给债主后辈;物价已经今非昔比,他就用谷物“等价兑现”。70年的旧债还清之后,他如释重负,表示自己就算“百年之后”也有脸面对帮助过自己的债主。

  诚信为人,古已有之。季布一诺,重于千金;尾生抱柱,至死方休;曾子杀彘,教子诚信……古人用一个个不朽典故,将诚信融入到中华名族的性格特质中,深深的镌刻进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内。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是人立身安命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多元化深入发展和各种思想激荡的今天,传统的诚信观念收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也许很多人会说:“别人都不讲诚信,反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一些人事事守约诚信,反而处处被动,吃了不少亏。因此,如果我讲诚信,我肯定会吃亏,还不如不讲诚信。”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好像摈弃了诚信的观念,转而以金钱、利益为中心,交不诚之人,行不义之事。刘发生老人的所作所为,犹如一道明亮的阳光,照亮了社会的角落,使得“诚信”二字再度熠熠生辉。

  人是社会人,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人进行交往,而诚信就是为人处世的通行证。诚信做人,别人才愿意和你进一步交往;诚信做事,人们才放心把事情交给你做。很多时候背信弃义确实能获得一些蝇头小利,但这种行径被大公于天下后,必定遭到人们的唾弃和惩罚;而诚信一定程度上会有损暂时利益,但终究会赢得长期的信任和合作。更重要的是,诚信还是人内心的一杆秤。失信于人内心总有惴惴不安之感,而诚信处事则心犹如明月松涛,踏实且宽广。人生一世,追求自身内心的安宁和幸福才是终极目标吧。就像刘发生老人一样,当他还债时,很多债主的后人一致的态度就是诧异,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这回事,并且年数已久远,纷纷劝刘发生老人不用还了。但是倔强的老人执意要还,不为别的,只求心安,能够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债主,无愧于自己。

  刘发生老人用实际行动用行动践行了诚信人生,用信义树立了做人标杆,他对诚信的付出,对信义的坚守,在这个时代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诚信做人,诚信做事,风清月明,月白风清。(文宣)

编辑:cqyz_liangzq
主题活动更多>>
微博
地方文明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