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江北文明网 > 江北新闻

从“养老”到“享老”晚年生活更美好

发表日期: 2022-04-19
责任编辑: 王 啸川

  早上9点,家住明珠社区的居民管迎慧送完孙子上学后,便如往常一样,到社区里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打卡”。“谢谢政协委员们帮忙推动,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有了一个和老伙伴们一起活动的好地方。”管迎慧说。

  整洁舒适的房间、温馨明亮的大厅、设备齐全的康复室。健康管理区,老人们在指导下,进行各项康复理疗;茶艺书画区,老人们悠闲地读书、写字……走进观音桥街道明珠社区养老服务站,不由得令人眼前一亮。

  据悉,该站是江北区首个“康复理疗”型社区养老服务站,也是我区民政局等部门、镇街在周小迪、胡良春等委员《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建议》《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若干建议》等提案推动下,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内容,探索建设的以“医养结合、科学养老”为特色的慢病居家物理康复全新服务模式的样板。

  管迎慧的话,也是明珠社区不少老人的心里话。在明珠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有3200人,占到常住人口的20%,老年人对活动场所的需求很大,但是适合老人的活动场却很少。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养老问题不断凸显,养老工作备受各界关注。如何不断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稳步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是十届区政协委员一直关注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五年,委员们聚焦养老民生领域,提出提案500余件,立案400余件,被区政协列为重点提案4件,5篇提案获评优秀提案。

  老有所养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为积极回应老龄化发展实际和多元化养老需求,胡敖宁、李佑静、彭馨影等委员的《关于推进江北区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完善社区养老示范模式,构建老有所养服务体系》等提案,建议加强社区养老发展的整体规划,整合卫生、文化、教育、娱乐等资源,选择代表性社区,按老人“就餐服务、监控服务、医疗服务、精神娱乐服务”的四个需求设计,倾力打造社区养老示范样板,打造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让特殊老人群体“老有所食”,赖春梅、汪天美、谭熹等委员提出了《关于建立社区老年食堂的建议》等提案,建议政府适当补贴建立社区公益性食堂,探索开展“中央厨房+社区配送”,建立“集中供餐+统一配送+社区送餐”的分段式保障模式,解决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就餐难题。

  此外,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着力发展“适老产业”,构建“银发经济”发展新格局;厘清“医养结合”服务边界,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保监管……五年来,一件件凝结着十届区政协委员们心血和智慧结晶的提案,不断的摆在了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区财政局等主、协办单位的案头。 

  委员有建议,部门有响应。提案主、协办单位结合全区实际,认真分析和吸纳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统筹推进全区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区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22个,实现了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社区养老设施骨干网络不断完善,新(改)建1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布局不断优化,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全面推广“党建引领+股份制”“1+X”“中心+站+点”“物业服务+智慧养老”多种养老助餐服务模式,以“网上下单、线下配送”为理念设立养老助餐服务站47个,覆盖率位居中心城区前列,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我区作为全市唯一区县代表,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区,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772万元,用于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开展适老化信息化改造和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