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江北文明网 >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 文明家庭

【宣传阐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家庭创建:范国胥家庭

发表日期: 2022-11-01
责任编辑: 付 珊珊
 

  创建文明家庭活动

  创建文明家庭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引导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以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创建文明家庭,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着力点,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范国胥家庭


  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一种底色,区公安分局华新街派出所民警范国胥的“家庭”底色无疑是藏蓝。从警29年来,他将自己的“家”变得很大,大到装下整个嘉陵三村社区。他的家里有很多人,年长、年幼,都是他的亲人,而他和妻子,更像是这个“家”的守门人。提起他和妻子秦艽,嘉陵三村的群众这样评价:小范是照进嘉陵三村的一缕阳光,小秦是这抹阳光的暖意。

  嘉陵三村是范国胥管理的辖区,虽然这里离观音桥步行街很近,但在20年前,却离安全文明有着不小距离。全市100个挂牌整治重点区域,嘉陵三村“榜上有名”,甚至“排位靠前”。

  嘉陵三村居民冉伯还记得,当时的居民楼挤作一团,电线胡乱低垂下来,地上污水横流,餐馆麻将摊散摆在街边。“那个时候,晚上都不敢出门。这里是盗窃抢劫多、坑蒙拐骗多、打架斗殴多的‘是非之地’,很多人都搬走了。”

  一到社区就接手烫手山芋,年仅28岁的范国胥却并没有打退堂鼓,嘉陵三村群众对平安的期盼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寝食难安。

  范国胥把走街串巷、敲门入户作为首要任务。

  “当时,天气很热,但我心里更是焦急,为了能够不浪费一分钟,在社区的石棉瓦棚子里搭起临时办公室里,我中午随便扒两口饭,倒在桌子上眯一会,就爬起来继续入户。”重庆40来度的高温,老式的楼梯房,爬楼梯如进蒸笼,范国胥从早上8点钟到晚上10点钟,打时间差,挨家挨户走访,痱子从脖子一路长到腰部。花了近6个月时间,从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到住址情况,社区每门每户都在他心里烙下印子。

  针对嘉陵三村的治安乱象进行了深入调查后,范国胥发现,流动人口多,人口流动快,“两劳”释放人员多是主要原因。为了摁下不良势头,他积极协调居委会,组织辖区10名低保人员,组成低保巡逻队,盯死治安死角,24小时巡防。慢慢地,小区逐渐平静下来,晚上出门散步的群众也多了,盗窃抢劫案件得到明显抑制。 

  凭着不懈努力和居民们的配合,范国胥顺利端掉了辖区多个涉黄窝点和涉毒团伙,一举摘掉了重点整治地区牌子,还嘉陵三村一片净土。

  改变后的嘉陵三村,很快收到了“筑巢引凤”的好效果。2011年9月30日,重庆市微企创业园落户嘉陵三村。

  经过连续6年的重拳整治,明媚的阳光逐渐照进了嘉陵三村,映在了社区居民的脸上。然而,范国胥的工作却远没有结束。

  在嘉陵三村社区中,还居住着多名“两劳”释放人员和吸毒人员,许多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帮他们走出人生的低谷,才能够使阳光真正温暖到每一个人,让嘉陵三村真正幸福起来。

  “老范常说,‘我们虽然不住在社区,但我们的家在社区’。”秦艽这样回顾过往。26年夫妻相濡以沫,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已经和嘉陵三村牢牢拴在了一起。“咱们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自己的家是不容许乱的;把群众当自己的亲人,亲人是不容许被坏人欺负的;把浪子当孩子,孩子犯了错,是可以慢慢改正的。”

  2011年9月,社区里单身了17年的陈菊(化名)兴冲冲地跑来找范国胥,非要拉着他去她家看照片。原来,已经48岁的她,刚刚与男朋友领证结婚,还第一次拍了婚纱照。看着她含着泪水,乐开花,范国胥心里也一阵酸甜。那还是1995年,陈菊结束了上一段婚姻,年轻的她对生活和爱情失去了信心,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沾染上毒品,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几年时间里,范国胥把她作为重点人员天天检查,居民也时时关注、亲人日夜监督。就这样,她几进几出,最终跟毒品断了根。为了让她自食其力,范国胥就想方设法帮她联系工作。直到现在,陈菊再没有沾染任何毒品,找到了生命中愿意与她一直走下去的人。

  23年来,范国胥的社区“流动戒毒所”,专门针对吸毒人员进行帮教,并发动成功戒毒、走上正道的人加入劝导队伍,先后帮助几十名吸毒人员获得新生,社区吸毒情况日益减少、基本绝迹。

  工作的劳累,让年轻的范国胥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穿着护腰带坚持工作。妻子秦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秦艽在银行工作,平时也很忙。但她总是会利用空闲时间帮丈夫分担些简单的工作。不少同事戏称秦艽不像警嫂,更像辅警,是干了20多年的“编外工作”的“热心人员”。

  “爱他,就追随他,尊重他的选择。学会理解和包容,要懂得感恩,进行换位思考,每一个人都不容易。”谈及为这个家庭的付出,秦艽表示,相互包容就是最好的答案。

  俗话说“蜡烛难做两头亮”。范国胥拿起了群众那头,就丢下了家里人。

  女儿范雨桐出生于2007年的冬天,正在社区忙碌的范国胥接到了老婆的电话。“我现在走不开,你想办法先到医院去吧。”简单一句话堵住了妻子的嘴,一咬牙临盆在即的妻子自己赶起了路。几个小时之后,等到范国胥处理完一切赶到医院时,呱呱坠地的女儿已经从产房中被抱了出来。看到走廊上岳父略带责备的眼神,范国胥无奈地耸了下肩,对着女儿傻笑起来。小家伙一只眼睛微眯着,一只眼睛闭着,仿佛早就知道自己摊上了个“空巢”爸爸。

  “父亲对我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他会把工作中的故事讲给我听,我觉得他心里装着大爱,我长大也想做父亲这样的人。”范雨桐说。

  “我们夫妻俩工作都很忙,平时陪伴女儿的时间太少了。女儿常说自己是‘空巢’小孩”。范国胥提到女儿颇感愧疚。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范国胥夫妻相信,爱是春风化雨,只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孩子就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氛围,健康向上地成长。

  在他们的带领下,女儿范雨桐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品学兼优,多次获得“阳光追梦少年”称号。这个安在社区的小家,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幸福之家,让开了26年的幸福花常开不败。2015年,范国胥的三口之家被评为“重庆市最美家庭”,2018年,再次获评“重庆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