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区县工作 > 璧山区 > 正文

璧山区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
字号:
[小]
[大]
【打印】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璧山区深入贯彻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围绕以打造融合现代都市农业、数字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创新于一体的城乡融合新范例等为抓手,不断打造农村优美人居环境,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度发扬推广农村乡风民俗,以文促旅助力乡村建设行动。

  一、经验做法

  (一)精神文明提升乡风文化。一是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在璧山131个行政村广泛开展“十抵制十提倡”等各类活动,开展移风易俗线上活动20余次,持续推进“无事酒”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活动60余场,开展大操大办、不孝父母、“白事道场”等移风易俗宣传活动600余场,抵制大操大办、高额彩礼、恶俗婚闹等不良风气,将移风易俗新文化潜移默化厚植于广大农村居民,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发挥农村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二是建立农村先进典型长效选树机制,在乡村培育“重庆好人”1名。营造学习先进典型的乡村氛围。邀请农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开展宣讲活动11次,邀请农村“身边好人”参与“奋进新征程”微访谈24场,开展好人在身边微访谈区级示范活动2场,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专题展览4场,强化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在乡村的表率作用。三是开展2022年“文明院落”评选活动,选出10户“文明院落”示范典型。规范化建设文明实践所、站206个,打造文明实践点22个,持续推广“重庆文明实践云平台璧山分平台”功能,发布活动1万余场次,注册志愿者16万余人。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六讲”志愿服务、文明交通劝导、“佳节尚文明 志愿关爱行”等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依托“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积极参与“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幸福照出来·一起向未来”随手拍志愿服务活动,投送作品1212张,其中6组获“月度十佳作品”奖,全市排名第二。四是新培育“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活动3个,创作非遗作品《璧山鼓韵》《薅秧歌》《肉莲花》,参与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的节目录制。举办2022年“一村一品”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戏曲进乡村,截止目前,已开展7场戏曲进乡村活动。

  (二)艺术活化唤醒乡土风情。重点打造璧山区七塘镇将军村莲花穴艺术活化项目,通过“政校”合作方式,以艺术活化赋能乡村蝶变。一是结合实地文化进行艺术改造。在七塘镇政府、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雕塑学会等机构联手推动下,对当地村史、地域文化、院落村民家谱进行了挖掘和梳理,并开始对其进行艺术“活化”改造,保留了原滋原味的乡村地域文化元素,同时对建筑功能进行拓展升级,并修建了小型艺术博物馆。二是融入寓意提升院落艺术氛围。在院落以及周边田园安置了近百件中国十大美院知名教授、雕塑家的雕塑作品,生活用品制作的艺术品,同时,重庆第二届雕塑大展的200多件雕塑作品在莲花穴展出。三是开展民俗表演营造文化氛围。每逢春节、五一、农民丰收节等重大节庆日,村里会组织丰富多彩民俗文化表演。如当地庆祝丰收的民俗舞蹈《肉莲花》、《稻田欢歌》等文艺表演节目。重庆市首届乡村艺术集、重庆市第二届届乡村艺术集、央视年俗过大年直播活动、重庆乡村村晚等活动相继在将军村莲花穴院落举办。

  (三)民俗文化展现非遗传承。一是近几年来打造“一村一品”天池石磨豆花,并创作歌曲参加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云南昆明滇池会展中心开幕各类活动天池石墨豆花目前申报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金钱板和牛皮鼓在传承方面融入了时代元素和当地特色,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一,“金钱板”的演唱内容十分丰富,让非物质文化更好地融入新时代和群众的生活。其二,“牛皮鼓”的气势恢宏,作品《大兴鼓韵》大气磅礴、节奏欢快,给人以幸福感和满足感。三是深度挖掘本地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打造三合镇二郎大山坪茶廊,开展“梨花春茶”乡村文化月活动4届,传递“梨花映春 茶香三合”特色旅游名片。

  (四)红色文化提振奋发精神。璧山区因地制宜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深富故居。一是依托口述史调查、田野踏查等调查手段,通过现场勘核、史料查询等方式详细梳理了红色资源遗存现有状况,并对现存故居遗址等进行拍照留存。二是到故居实地勘察、走访白深富烈士后人,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红色展陈,生动传播红色文化,以便前来参观祭奠的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白深富生平事迹。三是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缅怀英烈,开展“清明祭英烈 赓续红色魂”等主题活动,赓续红色精神,提升群众的文化自信,筑牢群众的信仰之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围绕“五新四城”愿景,结合青杠街道区域特点,深挖有历史价值的线索和故事,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打造“龙隐山居·清明上河”项目建设。

  (一)打造一镇:康旅小镇——塘坊社区。主要引入“慢生活”理念,依托“山、水、林、崖、田”自然景观要素,结合温泉资源,打造“宜居、宜养、宜医、宜生活”与一体的泉灵华康旅小镇。

  (二)改造一园:乡创公园——清明社区。对青山厂遗址进行盘活,结合乡村游、生态游,打造军工记忆、三线文化为主线的,集教育、参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工业遗产型文创主题区。

  (三)建设一带:十里画廊休闲带——石河社区。依托产业与村落,标准化打造特色工坊、艺术民宿、共享农庄、科技农业园、有机集市等。挖掘特色产品融入发展中,形成香花园、板栗园、山茶园、稻香园、药膳园和梨花园。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层领导干部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二)充分打造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本土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包括厚重的人文历史文化、红色资源文化、风情多样的民族文化等,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名片,更好地宣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三)发挥好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作用。打造一支有政治站位、有文化素养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相关负有文艺职能职责的部门可根据当地需求开展精准培训,培养更多乡村文化能人和文化带头人,由送文化变成大家共创文化,使广大农民群众既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也享有乡村文化振兴的成果。

责任编辑:杨山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