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区县工作 > 丰都县 > 正文

关于在农村地区开展理论宣讲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
字号:
[小]
[大]
【打印】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基层理论宣讲,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育人民、引导人民重要途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践。

  一、农村理论宣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对照新形势下理论宣传工作的任务要求,农村基层的理论宣讲在深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地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上仍有较大差距

  (一)群众“听得少”或“听不到”

  一是因为考核指标“软”,制度保障“弱”。理论宣讲工作在基层往往面临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在经费、人员、制度等方面缺乏保障。二是因为业务要求“高”,专业人才“少”。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内涵极为丰富,对宣讲人员的学习能力、理论水平、宣讲功底都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理论宣讲专业人才不足且多为兼职,已成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推进瓶颈。三是因为劳务输出“多”,常住人口“少”。当前我国以重庆为代表的大多数农村地区属于劳务输出型,常住人口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大量进城务工农民“听不到”党的声音,“全覆盖”式“大宣讲”格局难以有效形成。

  (二)群众“听不进”也“坐不住”

  一是因为“形式性”多,“务实性”少。多数地方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往往只是出于上级检查考核工作的需要,而选择“走过场”“突击式”“拉拉横幅拍拍照”“应付式”“交差”,未真正意识到理论宣讲工作的重要意义,未真正发挥理论宣讲工作的重要作用。二是因为“枯燥性”多,“趣味性”少。基层理论宣讲普遍存在宣讲内容“假、大、空”现象,存在“照条例读条例”“照文件念文件”情况,表达内容和形式都过于枯燥和僵硬。三是因为“自嗨性”多,“互动性”少。宣讲过程中存在舞台搭得大、氛围营造浓然而内部观众多、群众参与少的情况,形式上也多为采取单一的“说教式”“念经式”的“老药方”,互动交流少,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缺乏。

  (三)群众“听不懂”且“用不上”

  一是因为“官方话”多,“地方话”少。农村留守老人居多且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而大多数宣讲员习惯“统一模板”的官腔套话,未顾及“客随主便”,忽略了“因地制宜”,“乡音”“土话”较缺乏。二是因为“漫灌式”多,“滴灌式”少。多采用“上面一人讲,下面众人听”的单一式集中式报告模式,不分受众一味“大水漫灌式”强制输出,分散式、个性化、差异化、分众化“精准滴灌”不够。三是因为“连天线”多,“接地气”少。在内容和表达上存在理论讲得多、实践讲得少现象,就理论谈理论、就政策谈政策,过于理论化、僵硬化,未紧密贴合群众所需所想,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二、推进农村理论宣讲工作的几点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尤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背景下,如何做好农村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努力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打造多元化优质化宣讲“集团军”,解决“谁来讲”问题。

  理论宣讲,关键在人。基层理论宣讲要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关键是要建立以宣传理论工作者为主体、多渠道共同配合的规模大、素质高、结构多元的宣讲队伍。

  一是选青年骨干,发挥“青年即未来”作用这是基层理论宣讲队伍中的新锐和中坚更是基层理论宣讲队伍的希望和未来运用年轻向上的思想、充满朝气的语言和新鲜生动的表达,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农村地区的千家万户。

  二是行业专家,发挥“术业有专攻”作用这是基层行业宣讲的业务性骨干,也是开展民生服务专题培训的实施主体。主要围绕与群众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知识,用面对面传授的方式,转化成群众可接受可操作的具体生活技能。

  三是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是力量”作用在“先进工作者”“身边好人”“感动人物”“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新时代好少年”“优秀共产党员”“致富带头人”“最美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中邀请代表,这是基层理论宣讲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的直接榜样,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亲身经历,让受众感到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可亲可敬、可学可用

  四是选群众名嘴,发挥“草根变黑马”作用在熟悉社情民意的且有一定威望的以“五老”为代表的村民群众中挖掘选拔爱学、能懂、会讲的“名嘴热心人”,这是最具群众视角的“知情者”、最懂群众所想的“知心人”,用通俗易懂的“土言土语”“大白话”,深入大街小巷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百姓中。

  五是选文艺能人,发挥“艺术映生活”作用这是实现“理论+文艺”宣讲的最佳实践者,围绕正能量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和展示,达到讴歌共产党、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凝心聚力目标。

  (二)烹制聚焦化本土化宣讲“家常菜”,解决“讲什么”问题。

  理论宣讲,内容为王。基层理论宣讲要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关键是要紧扣基层所想、群众所惑、百姓所盼来确定宣讲内容库。

  一是把主线“关口”,必备标配菜”。突出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宣讲的第一主题和主线,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理论宣讲工作始终,引导广大干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

  二是把准地方“对口”,炒好地方“土特菜”。结合当前新形势和宣讲地实际情况,掌握宣讲地人员构成、产业结构、风土人情等信息,将理论知识“大锅菜”转化为与本地实际情况的“特色菜”,确保宣讲“沾着泥土、带着露珠、接着地气”。

  三是把握受众“胃口”,炒好精准“爽口菜”。理论宣讲只有贴近群众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才能引发共鸣。要切实做到分众化推进、对象化实施,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使理论宣讲因人施教、落地开花。

  四是把好心灵“窗口”,炒好加油鼓劲菜”。理论宣讲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引导,突出辉煌成就鼓舞人心、突出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要多讲“鼓劲”的话、“加油”的话,使理论宣讲凝聚合力、鼓舞干劲。

  (三)搭建大众化个性化宣讲“大舞台”,解决“怎么讲”问题。

  理论宣讲,形式创新尤为重要。基层理论宣讲要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关键是要创新宣讲形式,增强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是注重互动化,变“独角小戏”为“对台大戏”。宣讲过程中可设置有奖问答、心得分享、故事讲述、宣讲人听讲人同台合作等多种互动形式,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充分调动农村群众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更加注重“宣讲+志愿服务”“+健康义诊”“+文艺”“+村民会议”等形式新、内容精、时间短的理论微宣讲模式,更好开展互动交流,让宣讲事半功倍。

  二是注重网络化,变“线下开讲”为“线上传播”。为增加受众范围,尤其针对“听不到”的外出务工群体,强化“二次传播”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理论”新阵地,设计制作理论宣讲微视频、图解、文章、海报、短视频、H5等新媒体产品,在电脑、电视、手机等线上平台形成立体化全覆盖式宣讲氛围,让宣讲紧跟时代“步伐”。

  三是注重场景化,变“置身事外”为“身临其境”。在新时代的新需求下,场景化沉浸式体验越来越受到大众接受习惯,在宣讲位置的选择上和舞台场景的布置上,可结合宣讲主题“因地制宜”“因题制宜”,紧扣主题故事,台上台下根据实际条件设置相应“声音+画面+道具”等模拟性场景,让现场群众以“主人公”身份沉浸式参与到宣讲氛围中。 

  四是注重本土化,变“官腔套话”为“乡言土语”。要主动换位受众视角,把政治话语转化为百姓语言,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乡言乡语、大白话、实在话,给群众讲解党的好理论、好政策,确保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坐得住、记得牢。

  五是注重分众化,变“集中漫灌”为“精准滴灌”。要将大课堂集中宣讲与面对面小众式互动有机结合,采取少听众、多场次、高效率的模式,面向分散群体和特殊群众,可开设“流动课堂”“一对一”课堂,因地制宜开展授课辅导、微课解读,开展精准式“滴灌”宣讲,才能更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指导实践。

  六是注重制度化,变“软性指标”为“硬核保障”。加大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考核占比并严格执行“刚性逗硬”,强化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战略重视。加强宣讲队伍建设管理、宣讲内容建设、宣讲工作经费管理等机制保障,切实确保“有人讲”且“愿意讲”“讲得好”。 

责任编辑:杨山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