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区县工作 > 黔江区 > 正文

黔江:立体农业拓宽增收新“稻”路

来源:
字号:
[小]
[大]
【打印】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孙小华与社员一起将稻谷装袋

   

  孙小华在收割水稻

   

  孙小华的水稻基地

  如何因地制宜,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的价值,黔江区进行了农业模式的多重探索,在黔江区水市镇新安村,80后新型职业农民孙小华就走出了一条“稻田+泥鳅”的立体农业绿色种养道路。近年来,他在广阔的农村大地,既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又带富了一方百姓。

  响应号召返乡创业

  今年37岁的孙小华是土生土长的黔江区水市镇新安村人,走出大山、远离贫困是当地人的共同心声。为了改变生活境况,2004年,孙小华跟所有追梦的年轻人一样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在外十多年,踏实肯干的孙小华先后从事过工地钢筋工、推销员、工厂管理等工作,终于一步步走到基层管理岗位,再成长为高层管理者,这让偏僻的新安村沸腾起来,也给家族和父母带来了无限荣光。

  常年在异乡漂泊,既照顾不了年迈的父母,也不能陪伴年幼的孩子成长。这让孙小华不得不考虑回家乡发展。2018年,孙小华主动响应水市镇党委政府吸纳返乡青年的号召,决定回乡创业发展农业产业。期间,他偶然了解到立体农业的概念,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方考察、学习取经、请教专家后,毅然决定大干一场。

  成立合作社抢占市场

  经过一系列准备,他在水市镇新安村成立合作社,主要致力于发展绿色水稻种植,采取“稻田+泥鳅”立体农业绿色种养项目。农户以稻田入股、合作社出资经营,全力以赴发展农业产业,并于2018年申请了自主品牌“八栏鳅田”,同年申报了“三品一标”绿色食品认证和产品编码,同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宣传模式相结合,产品上市后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金秋十月,颗粒归仓。在水市镇新安村,合作社的800余亩稻谷已经全部完成了收割和晾晒。此时,孙小华正带领着社员们将晒干的稻谷装袋,这已经是合作社迎来的第四个丰收年。

  “我从2018年返乡创业,发展农业产业到现在,一直采取的是“稻田+泥鳅”立体农业模式。这种模式使我们的出产的大米品质增值,亩产经济效益增收,实现了一田多产、粮渔多赢、农民增收、生态增值的目标。”孙小华说,他的合作社一共有70多户社员,今年种植了水稻有800亩左右,预计产量在60万斤左右,产值在200万元左右。

  “稻田+泥鳅”的立体农业绿色种养模式,遵循自然界的共生规律,又最大化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形成循环利用生物链。由于生产的稻谷和泥鳅都是绿色农产品,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市场呈供不应求态势,逐步在黔江立足了脚跟、占领了市场。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孙小华在立体农业绿色种养项目上尝到了甜头,更加振作雄心,立志造福一方百姓。他积极发动新安村、茶园村、关里村、杨柳村的大户入社一起报团发展,运用积累的经验和学到的技术,带领村民们一起分享绿色生态带来的红利。

  “我们以前是在外面打工,现在村里面成立了合作社,就可以在这里做活路,一天不仅有100多块钱的收入,因为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家人,这就已经很好了。”水市镇新安村7组村民陈宗敏告诉记者。

  孙小华说,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也增加了他们农业发展的后劲。合作社给农户带去了每亩200元的分红,解决了80人的就地就业,给集体每年固定分红3000元,切实的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小华这个人很不错,他不嫌我们年纪大,想来他这里干活都可以来,忙的时候他都跟着我们一起干活,他也很吃得苦。”水市镇新安村2组村民董长秀乐呵呵地说道。

  “我一直坚信:只要踏实干,乡野间也可大有作为。”四年来,孙小华扎根田间地头,全力以赴发展农业产业,在广阔的农村大地,既实现了自我价值,又带富了一方百姓,还壮大了当地经济,赢得了累累硕果。孙小华先后荣获重庆市现代青年农场主、重庆市致富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第六届劳动模范等称号。

  “我非常荣幸能被评为重庆市第六届劳动模范。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我的鼓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孙小华说,接下来,他会在产业上不断创新,扎根基层,发扬劳模精神,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cq_zhen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