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文明办主办
“信”福有“约”
来源:渝中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6日
   重庆复旦中学“节用惜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案例

  一、背景分析

  如今的中学生面临着学习任务的繁重、与他人沟通方式的改变等问题,幸福感正在逐渐减弱。再加上一些负面舆论的影响,他们对幸福越来越没有信心,也找不到幸福的源泉,既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造成生命之花的凋零。归根结底,源于缺少社会认同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育部在2016年发布的《中学生核心素养》报告中明确的把“社会认同感”和“健康生活”作为中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感就是一种接受、理解和信任的情感变化过程,尽管现在的物质条件日益丰富,但中学生却对幸福的认同感却在减弱。如何增强中学生对“幸福”的信心,引导他们去发现和珍惜生活的幸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经过反复的实践与调研,我们发现当今中学生之所以不相信幸福,很大程度源于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不讲究节约,不懂得珍惜。对资源的无端浪费,致使他们感受不到生活的来之不易;对情感的漠视让他们无法体会幸福的温暖。正基于此,学校通过开展“‘信’福有‘约’”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过程中增强对幸福的认同。

  二、活动实施

  学校德育处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对主题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和论证,并制定了以“幸福在哪里”、“节以惜福”和“幸福相传”为主要活动版块的实施方案。

  (一)“幸福”在哪里

  为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加深对幸福的认识。学校开展了以“幸福在哪里”为主题的寻找幸福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比赛)、升旗仪式、黑板报进行宣讲动员;通过校园电视台、官方微信、校园广播等动态媒体进行倡导呼吁;通过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特殊节日小报进行氛围营造;通过生命科学课堂进行学科渗透。让学生们明白大到国家和社会所做的一切保障工作,小到老师、同学的一份关爱,等等,都是幸福的源泉和体现。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同学们发现了身边不少的幸福元素,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追求幸福的信心。

  (二)节以惜福

  当今的中学生对幸福没有信心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受学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关系等因素影响之外,我们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质条件过分优越使他们感觉一切都来得那么容易,而缺少体验艰辛的过程。因此,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与勤俭节约有关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品味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幸福的来之不易。

  1.书旧香浓

  读书是中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书籍的利用率并不高,并没有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比如,中学生喜欢购书、藏书,却很少看书;毕业年级学生喜欢把书以废品的形式处理;学校图书馆的过期报刊往往会杯束之高阁,等等。这些做法不仅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让学生无法体会到书籍的珍贵。针对这些现象情况,学校开展了“书旧香浓”系列活动。

  (1)旧书跳蚤市场

  学校在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都会开展“旧书跳蚤”市场活动。活动中,各班精心准备,收集旧书,制作广告牌,售书员大声喊出自己的促销口号,场面十分火爆。每次跳蚤市场,旧书交易量很大,师生们都会有满满的收获。

  (2)旧书漂流

  为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书籍共享。学校在每层楼都设置了旧书漂流站,漂流站上除了有图书馆的过期书刊外,还有相邻班级提供的旧书。漂流站没有管理员,只有书籍和登记本,师生们可以自主登记借阅,自主归还。实施几年来,不仅借阅量很大,而且书籍更新和流动的频率也很大。

  (3)旧书传递

  针对毕业年级书籍浪费严重现象,每年六月初由学生会学习部牵头,组织各班学习委员开展旧书传递活动。高三年级的学生将自己的复习资料和参考书传递给高二年级,初三年级的学生将政治、历史(图册)等教科书传递给初二年级的学生。旧书的传递不仅节约资源,同时也让低年级的学生感受到帮助和关爱,同学之间的人情味更浓了。过程中,无论是帮助者还是被帮助者都会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2.粒粒皆辛苦

  学校目前有两种就餐模式,一种是打餐,另一种是席桌。为引导学生学会“按量取餐”和“营养搭配”。德育处首先通过主题班会宣讲“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让学生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其次,在食堂设置学生文明劝导岗,劝导学生按量取餐,不浪费饭菜。最后,针对席桌就餐的年级,每桌都安排了桌长和值日生,负责为同桌添加饭菜,清理碗筷,开餐前都要静待分餐,就餐秩序井然。就餐完毕后,由桌长或者班主任检查完毕后方能离席。同时,学校还在食堂的墙壁上张贴了勤俭节约的名人典故和用餐礼仪。

  3.劳动光荣

  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是健康生活的重要部分。但随着物质条件日益改善和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很多中学生不会劳动,也不懂得尊重劳动者和劳动成果。为此,学校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劳动意识。

  (1)实施劳动班制度

  学校每周安排一个班级利用周二、周四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在全校公共区域进行劳动。全班同学将分成不同的小组,由劳动教师负责分配任务并给予劳动技能指导。劳动课结束后老师会根据劳动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班级考核之中。

  (2)我为你点赞

  尊重劳动者,感知生活酸甜苦辣,一直是我们倡导的劳动观念。每年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学生会生活部都会倡议全校同学为食堂工人、生活老师点赞送祝福,他们制作精美的卡片、留下温馨的感谢语送给学校的工勤人员。当学校职工身患重病或者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时,我们的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尽绵薄之力帮助其渡过难关。每届读书节征文活动中,学校建议学生用手中的笔描绘自己眼中的工勤人员。除此之外,学校还会组织部分违纪学生和食堂工人一起劳动,他们早上四点多钟起床,一起洗菜、做饭等,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者的光荣和伟大。

  4.环保你我他

  幸福的生活,源于富饶的物质和美丽的环境。学下除了开展日常生活中的“节以惜福”活动外。还会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提升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1)节能环保,国际在行动

  从2013年秋季起,学校在每学年度的上期,都会邀请来自AIESEC海外保志愿组织的志愿者们到校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各国志愿者们会将自己国家在节能环保方面一些好的做法与同学们分享,同时也会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根据环保主题利用一些废旧物品进行设计制作,最后将本组的环保创意与大家分享。

  (2)创意环保时装秀

  为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提升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学校特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设立了创意环保时装秀项目。无论是班级选拔、校内预赛,还是到校外商圈的决赛,都凝聚了同学们的创意和智慧。这项活动不仅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同时也让同学们在设计制作和展示的过程中体会到被认可和赞赏的幸福。

  (3)生态文明进课堂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学校将生态文明课程纳入地理学科教学之中。课堂上关于“雾霾”、“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现象深深触动同学们的内心。从中他们不仅认识到各种污染的严重状况,同时通过了解国家制定的相关措施明白了我们幸福的生活背后有强大的保障作为支撑,让他们对国家充分信心,对创造幸福的未来充满信心。

  (三)幸福相传

  通过“幸福在哪里”和“节以惜福”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已对幸福有了一定认识和感受。但这并不是活动终点,我们还要通过“幸福相传”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幸福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

  (1)衣旧情深

  借助于惜福校园建设的契机,学校通过组织“衣旧情深”活动为贫苦地区学生们传递温暖和幸福。为确保衣服的质量和实用性,学生处会对衣服的种类、款式和新旧程度有一定的要求。

  (2)关爱孤老

  每年3月份,学校会组织学生志愿者带上水果或生活用品到周边的敬老院或社区,为孤寡老人送去关爱。他们或帮忙打扫卫生、或促膝谈心、或表演节目等,每次走访都会留下欢乐的气氛和幸福的画面。

  (3)大爱无疆

  当国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我校师生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每当学校师生员工遭遇困难时,大家都会慷慨解囊,送上爱的温暖;每当我校学子走出校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他们都会义无反顾。

  三、活动成效

  多年来,“信”福有“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已在广大师生和家长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走进校园,我们可以看到满带笑容的学子们是那么的阳光和自信;来到食堂,井然有序的就餐秩序、文明有礼的用餐行为以及光盘行动的场景令人赞赏。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缤纷多彩的校园生活给每位学子留下了幸福的故事。其中旧书跳蚤市场、席桌静待分餐、走访敬老院、环保时装秀、搀扶老人等活动或典型事迹得到重庆时报、重庆晨报、凤凰网、新华网、大渝网、华龙网和渝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报道或转载,引起强烈的反响,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赏。

  四、价值分析

  培养青少年学生对幸福的认同感,增强其追求幸福的信念,是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中小学生的幸福感缺失和节约意识淡薄的今天,如何帮助他们寻找人生的幸福源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我校立足学生实际,积极探索,所实施的“信”福有“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解决这一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该项活动不仅具有“高着眼、低起点”、和“慢推进,快见效”的特点,同时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大,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和推广价值。

  

编辑:cqyz_pengc
主题活动更多>>
微博
地方文明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