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文明办主办
敬待“三生” 知恩惜福
来源:渝中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6日
   重庆市实验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案例

  为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重庆市实验学校结合区委、区教委指导精神,将“爱物知恩,节用惜福”主题融入到学校“三生”德育理念中,精心设计,外显内化,形成了学校“敬待三生,知恩惜福”德育活动体系,积极践行,一年来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立德树人发挥了明显实效。

  一、主题阐述

  重庆市实验学校秉承“幸福化教育”办学思想,将学校“珍爱生命,惜爱生态,热爱生活”的“三生”德育理念与“爱物知恩,节用惜福”主题融入到具体德育活动和课程建设中,引导学生“敬畏生命,亲近自然,阳光生活”,做一名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和身心健康的实验人。

  (一)珍爱生命

  生命美丽的,也是脆弱的。当前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受物质条件的“泛滥性优裕化”和家庭中“个人中心化”影响,性格多表现为亲情淡漠、行为偏激、漠视生命。“人之初,性本善”。如何激发、唤醒学生心中被掩埋的善意和情感,是德育教育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以父母亲情打开学生心中善行良知的那扇窗,是我们“三生教育”的切入口。

  (二)惜爱生态

  人类源于自然,依存于自然。大自然是无言的老师,蕴含着太多的奥秘。教室电器通宵待机、饭后大量剩饭剩菜、随手丢弃废旧物品,过渡消耗自然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唯念物力恒艰”。学校开展常态化走进自然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近自然、亲近自然,从而感恩、惜爱自然,对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品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培育学生“爱物知恩,节用惜福”的重要途径。

  (三)热爱生活

  社会生活是德育的基础,学生的品德是需要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而现实生活对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价值。让学生走进社会,在行动中育德,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体验人生酸甜苦辣,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和情感世界,促使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细腻、坚强和成熟起来。相对于“说教式”教育,更能触动学生内心和灵魂,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了解社会,热爱生活。

  二、德育实践

  (一)珍爱生命

  1.感恩父母——毕业典礼。学校每年6月举行邀请学生父母参加的毕业典礼,其中一个重要仪式是向父母鞠躬叩拜,感恩父母。2016年6月9日,在以感恩为主题的毕业典礼上,初三毕业学生手抱鲜花向恩师献礼,向父母深情地鞠躬。老师、家长、学生在这一瞬间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2.敬畏生命——蝶变三生。学校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生物大千世界》,加强对学生珍爱生命教育。同学们从网上购买了活体蝴蝶,精心饲养,同学们自制了蝴蝶休眠箱及蝴蝶放飞工具,观察蝴蝶生长蝶变过程。在学校2016年学校传统“百花节”开幕式上,同学们放飞精心饲养的蝴蝶,成功展示了“蝶变三生,舞动我心”节目。几百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瞬间,全体师生都被这神奇美丽的精灵所震撼,感受到了生命绽放的美丽魅力。

  3.善待生命——我们和“大黄”。“大黄”是2010年来到实验学校的一条流浪狗。晚上栖身在学校操场隐蔽的角落,早晨七点前准时离开学校外出觅食。2015和2016年,“大黄”有过几次生产小狗的过程,期间被学生发现了小狗。“大黄”因担心学生会伤害小狗显得很紧张和暴躁。部分老师因担心“大黄”护崽伤害学生,建议进行捕杀处理。此事在学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校德育处针对这一情况及时组织学生就“如何对待生命和防止伤害学生”进行讨论。面对两难选择,学校绝大多数师生一致赞成“善待生命 ,和谐相处”。同学们自发倡议不惊扰“大黄”和 “小黄”,也相信“大黄”不会伤害师生。事实证明,“大黄”把全校师生当做了家人,从未主动攻击学校师生,我们做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

  (二)惜爱生态

  1.生态基地——走近自然。2016年10月,学校组织初一、初二全体学生赴白市驿“毛毛虫”生态农场开展“爱物知恩,节用惜福”主题实践活动。在“毛毛虫”生态农场,同学们参加了挖红苕、摘青菜、制作植物标本等系列体验活动。来到大自然中,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幸福,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用汗水和身心去感悟、体验“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物力维艰”,爱物知恩,节用惜福。

  2.自然笔记——记录自然。自然笔记就是用画笔将大自然中美丽的东西画下来,写出自己的感悟。自然笔记记录的内容不仅是看到的景象,更是自己对周围自然界的反应和思考。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同学们从电子屏幕边抬起头来,走出家门、校门,一起走进自然,从与一草一木的交流中,感悟生命的伟大、生活的智慧,学会与万物平等、友善相处,懂得爱物知恩、节用惜福。学校利用学校是渝中区美术学科基地这一教育资源,引导同学们记录自然,亲近自然。

  3.环保行动——惜爱生态。学校成立了校园环保自愿者,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主动服务:一是在校园宣传栏和网站发布环保公益广告,提倡适度消费,拒绝浪费;二是开展光盘行动,拒绝剩饭剩菜;三是提倡自带饭盒,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四是提倡节用水电纸张,拒绝滥用无度;五是收集校园废旧报纸、纸张、饮料瓶,变卖设立环保基金,用于环保公益活动。

  (三)热爱生活

  1. 校园“百花节”。学校为了给师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艺、体验社会的舞台,每年的五月举办校园“百花节”。“百花节”有学生跳蚤市场、文艺展示、创意节目等。2016年“百花节”主题是“爱物知恩,节用惜福”,同学们展示了“蝶变三生”,在跳蚤市场售卖种植的花卉、手工作品、玩具、书籍等,活动中体验了劳动的收获,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爱物知恩,节用惜福。

  2.校园小管家。学校实施了班级轮值担任“我是学校小管家”制度,并将此开发为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轮值班级负责校园清洁卫生清扫、楼层值班、花草树木维护、校园文明礼仪监督。“我是学校小管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融入校园、参与管理、爱班爱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对锻炼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和体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3.社会小主人。学校积极为学生创设走进社会体验的平台:一是组织学生开展寻找重庆古城门活动,到大渡口开展消防演练;走进璧山湿地公园感受重庆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学校于今年4月组织全校学生到大足石刻参观。活动中要求寻找描绘父母养育儿女和子女报恩父母的石刻,通过写感想、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教育;二是开展“衣旧情深”爱心捐助行动,开展到社区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服务活动,组织为患白血病同学爱心捐赠活动;三是开展用《镜头记录重庆》主题摄影评比活动、“我身边的爱心故事”征文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精心组织和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

  三、敬待“三生”校本德育课程

  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将“三生”教育进一步融入校本德育课程建设中。

  (一)珍爱生命。学校开设了《我眼中的生物世界》、《健康心理》等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形式丰富的特点,加强生命教育:一是利用校本课组织学生观看生命教育片《Life》、《生命刻度》、《爸爸,不玩了》、《生命的红线》等生命教育片;二是利用学校小花园认识大自然,如蚯蚓、蝴蝶、小昆虫等;三是开展“关注生命”手机拍摄评比活动、心理学沙盘游戏体验活动;四是开展校本实验探究,完成了《蚂蚁的通信》、《观察水蚤形态结构》、《观察水绵细胞结构》、《轮藻细胞质的流动》等校本实验。

  (二)亲近自然。学校开设了《人与汽车》、《认识生态》等校本课程:一是通过《认识生态》学习大自然和生态平衡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从小建立“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二是带领同学们在学校花园水培绿萝和洋葱等植物,亲自翻土、种植、施肥、浇水,精心养护花木,参与到植物的成长过程中,学以致用;三是组织学生在校本课上制作标本、发豆芽、绘画写生、拍摄照片、上网查询生态知识,体会花草成长的喜悦,并将亲手培植的植物用来装点教室和老师办公室,布置“百花节”舞台,真切感受到了自然的脉动和灵性。

  (三)热爱生活。学校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一是开设《战争与社会发展》、《声光中的历史》课程,通过电影、声光等形式的选修课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珍惜幸福生活;二是通过学习基本社会生活技能,丰富校园生活体验,如开设《校园合唱团》、《爱生活爱剪纸》、《短式网球》、《动漫世界》、《微表情》校本选修课;三是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如开设《我们的邻居》、《走近重庆城》校本课等。

  四、感悟和反思

  (一)在活动中育德更有实效。学校在本年度坚持开展“行动德育”,让学生在矛盾中思考抉择,在行动中感悟体验,事实证明效果很好。相比于传统说教育德,行动育德让学生经历“体验和感悟、矛盾并抉择”过程,真正参与其中,主体作用更明显,感悟更深,效果更好。

  (二)有明确主题的德育活动更具实效。如果我们把注重常规和养成的德育叫“泛德育”的话,“主题德育”活动更具有明确的育德目标和方向,主题鲜明,活动集中,靶位明确,更显针对性和时效性,更能给学生带来身心感悟,促进学生内化为德育认知和行动。

  (四)我们在收获的同时也在思考: 一是“行动育德”势在必行。如何针对学生基本核心素养,设计并开展系列“行动德育”实践活动,对于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育德工作特别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密切配合,家长的言行对学生影响极大,对学校教育可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也可能反面冲击起到抵消的消极作用。如何开展好“小手牵大手”,更好促进“大手拉小手”也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环节。

  

编辑:cqyz_pengc
主题活动更多>>
微博
地方文明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