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文明办主办
“五星”激励,“六质”升级
来源:渝中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6日
   人和街小学“节用惜福·爱物知恩”校本德育品牌活动案例

  摘要:人和街小学立足“人和”教育,以“节用惜福·爱物知恩”校本德育品牌活动为切口,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实,入脑入心,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具有较强的实践推广意义。

  一、活动背景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较为突出的重商主义氛围,加剧了现代社会每个人的身心矛盾,为学校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人和街小学在“人和为魂·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着力构建了“人和六质”课程群,包含和德、和健、和雅、和理、和美、和融六大课程品类,分别对应学生的道德素养、健康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人际素养。

  “节用惜福·爱物知恩”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更是德育工作全新的时代命题。它要求德育工作者将宣传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统一,示范引领与激励约束相统一,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身边小事做起,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自觉培育感恩党和社会、感恩父母和老师、感恩生命和自然的强烈感恩之心。

  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本化实施,学校认为“节用惜福·爱物知恩”的命题与学校办学特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度契合,学校立足“节用惜福·爱物知恩”的战略命题,结合“人和六质”课程群组,我校策划了“人和少年五星大挑战”的校本德育主题课程。五颗星分别为:节用之星、惜福之星、爱物之星、知恩之星、人和之星。其具体养成与评价体系与“人和六质”课程群环环相扣。宏观、中观、微观三阶层层递进,逐级聚焦,让“爱物知恩·节用惜福”的宏大命题在“人和教育”的具体生态中找到了精准落地的角度和生根发芽的能量。

  二、活动实施

  (一)精准制定主题活动目标

  精准的目标设定,是德育课程成功与否的前提。“人和少年五星大挑战”的核心指向,就是引领学生“理解生命?学会生活”。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生命教育与生活教育的理论可谓汗牛充栋,但如何才能使之从书本上鲜活地走入?“人和教育”生态下的小学德育场景?“爱物知恩·节用惜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爱物,才能节用。爱物、节用诠释着生活教育的根本——学会生活,才能真正地懂得资源的宝贵、懂得节约的价值、懂得民生的艰辛,进而自觉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知恩,方知惜福。知恩、惜福蕴含着生命教育的要义——理解生命,才能由衷地感恩师长的栽培、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祖国的守护,进而自省地爱己爱人、爱家爱国。

  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这一目标的明晰,为我们进一步完成“人和少年五星大挑战”的课程设计提供了精准的指引。从逻辑上讲,节用爱物指向的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和雅、和理、和美);惜福知恩指向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和德、和健、和融)。比如,自然科学中所包含的和美课程,其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审美,而爱物首先就要学会审美。一把破旧的椅子,如果对于不具有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人来说就是一把不起眼的椅子,甚至就是一个无用的垃圾,垃圾是不用爱惜的。但是,如果懂得了如何审美,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把椅子可能就有一段美丽的回忆、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虽然椅子旧了,但还是能让人好好爱惜。

  因此,将目标与“六质”课程的结合便是我们在课程中分解和有效推进道德素养培育的方式与措施。

  (二)科学论证活动设计原则

  1.实践性原则。道德素养的培育不是挂在墙上,也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态中自觉认知,主动践行。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我们力求淡化理论上的宣传、说教,强化实践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在感知和实践中提升对课程的认识。

  2.生活化原则。“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以,课程目标的定位与内容设计中,我们着眼于让学生“理解生命 学会生活”,就是希望通过该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多彩。

  3.校本化原则。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而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最终要回归到课堂,让学生在学校文化的浸润下,在集体生活的促进下,在学生文化的指引下,在全体教职工的激励下学习知识,养成习惯。因此,“节用惜福·爱物知恩”主题教育的校本化实施便是让教育落地的有效途径。

  (三)落实课程推进有效举措

  1.深入调查,建立学情反馈机制。

  在课程实施之前,我们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节用惜福·爱物知恩”的知晓率,在学生中广泛搜宣传和搜集相关案例。2016年2月开始,我们在各年级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少数班级作为试点,推广此项课程,也为本学期全面推进做好了可行性判断和充分的准备。

  2.课程融入,找准主题教育立足点。

  道德素养的培育既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又要入脑入心,达到知情意行的逐步转化。这一过程的实现,最终必须回归到课程这一场景,“人和六质”课程群组并驾齐驱形成的合力,保障了课堂内容多元化、活动形式生命力、教学资源可持续,进而在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自主课程、少先队活动课程“四大战线”的课程实践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国家课程。我们依托信息、科学等学科课堂及活动,渗透“节用”、“爱物”的理念。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课堂转变模式,将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实际操作,教会学生拍摄和制作微视频,通过围绕“节用惜福·爱物知恩”这一主题,学生主动进行资料搜集和拍摄剪辑工作,将信息技术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在校园网络平台中营造了“愉悦、骄傲、幸福”的节用氛围,少代会上的“节用惜福·爱物知恩”发布会上的金点子便来源于孩子们的课堂所学;科学课也是如此,在老师的带领下,书本上的科学原理通过学生的手工制作,废旧物品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让学生知道,资源的回收利用也是节用的表现。

  (2)校本课程。我们依托和德课程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访问、交流体验活动,深化“节用惜福·爱物知恩”的理念。如:五六年级走进丰盛环保教育基地,开展环保调查活动,通过参观垃圾处理场合走访调查,了解居民生活用水、用电情况及生活垃圾的处理,完善调查分析报告。在课程活动中,我们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创新思维,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研究实践所学内容,深入理解“节用惜福·爱物知恩”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生活中不浪费,合理使用资源,科学处理废物。

  (3)自主课程上。我们利用编织、手工、科技制作等自主课堂进行“节用惜福·爱物知恩”知识的宣传和小窍门的学习。围绕课堂,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了解物品的用途,学习生活中的节用爱物小窍门,将生活的内容课堂化,让课堂教学提升生活的品质。

  (4)少先队活动课。在大队部的统筹安排下,少先队活动课围绕“节用惜福·爱物知恩”的主题,不断丰富跳蚤市场课程的内涵,我们一改常规的交易模式,组织策划了“网上跳蚤市场”活动,打造了校园网络交易平台,利用校园内网持续发布,在线下则以“易物节”的方式组织集中交易,达到了旧物品循环利用的目的,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资源的重组。

  3.纵横贯通,建立主题教育科学体系

  在“人和六质”和德、和健、和雅、和理、和美、和融六大品类中,“和德”是德育板块的主力军。“和德”之精髓,即为“内心平和,知行合一”。纵向上,我们有阶段化活动的培养体系,每个年级一个主题,螺旋上升,循序渐进。横向上,我们根据国家、市区级各部门提出的道德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等具体要求,纵横结合,抓好落实。阶段化的活动体系已然形成,各年段的衔接教育有条不紊。“爱物知恩·节用惜福”主题下的“人和少年五星大挑战”,“和德”自然也是一马当先,成为“和健、和雅、和理、和美、和融”整合发力的领头羊。

  4.系统内化,强化主题教育质量保障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渗透道德素养的培育。如:光盘行动中,剩菜剩饭的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已习以为常,反正老师批评了就过了。但是“知其所以然”就更能让“节用”的理念入脑入心,如:在科学课上,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种植园,了解作物的生长过程,参与作物生长的每一个环节,让教育更加的落地,比说教的方式更加易于接受。

  除此之外,我们在全体教职工当中也大力倡导“节用惜福·爱物知恩”的理念,“钉钉”办公平台的使用就是校园厉行节俭的具体体现,无纸化办公,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源。

  5.系统整合,促进主题活动有序实施

  围绕“节用惜福,爱物知恩”的基本命题,学校既要与矢志不渝,长抓不懈的习惯养成相结合,又要将人和学子道德核心素养的培育引入更深层次,更广角度的教育实践之中,让评价促进教育。因此,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我们首先以直观形象的事物切入,抓关注点,兴奋点,其次用身边事物的实践体验,抓生长点,落脚点,再次用新颖独特的形式,抓持续点,闪亮点。并专门制定出了人和街小学《五星好习惯导行册》。

  《五星好习惯导行册》就是对“节用、惜福、爱物、知恩”四个关键词的细化和解读,也是从操作层面对学生提出的行为习惯要求,课堂上有了理解,实践中有了标准,评价上有了载体,行动上就会有进步。

  节用之星,我们从节约用水、节约用纸、节约粮食的角度,为学生梳理了9条具体的要求。惜福之星,我们从爱惜身体、珍惜情谊两个方面,罗列了6条具体的做法。爱物之星,我们从爱护用品、变废为宝两个方面给学生提出了5条建议。知恩之星,我们则通过感恩师长、父母;感恩同学、培养;感恩自然、社会等三大板块倡导5条行为标准。人和之星——人和为魂,和谐育人。只要集齐之前四星,即可进阶荣获“人和之星”的最高荣誉。条理清楚,直观可行。其操作方式为:

  第一,每月第一周,各班按照学校要求,利用少先队活动课或品德课的时间,组织学生从“五星”中选取至少四条将要挑战的好习惯,填写在每人一本的记录册中,并找到一名见证人见证自己的落实情况。

  第二,对选定的好习惯必须坚持三周方为成功,到每月第四周进行好习惯养成的小结,每周需要就习惯养成的情况找到见证人汇报自己的坚持情况,并请他(她)评定,达到了要求见证人就签字,没达到则不签字,可以再将没达到的习惯作为下一个月的挑战目标。

  第三,每一颗星之中,挑战并养成了至少四个好习惯,就可以获得这颗闪耀的星,由班主任在导行册上的“五星荣耀榜”贴上该标志。

  第四,已经达到的好习惯如有反复,则需重新争夺。

  通过《五星好习惯导行册》的使用,将“节用惜福·爱物知恩”的主题教育细化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反复抓、抓反复,在反反复复的训练和课程渗透中加深理解,自觉践行。

  三、成效及品牌价值

  (一)主要成效。通过上述的思考与实践,我校不仅较好地实现了“理解生命·学会生活”目标设定,更通过“人和少年五星大挑战”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人和六质”外延的拓展与内涵的挖掘,不仅为人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更让“节用惜福·爱物知恩”在我校彰显出“跨时态”的深远意义与强大生命力。一段时间以来,学生行为习惯上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此项课程的效果,让学生在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激励中不断得以提高。

  (二)品牌价值。通过主题活动实施,找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的有效途径,探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转化的有效举措。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五星”挑战,“六质”升级。我们相信,在“节用惜福·爱物知恩”的课程引领下,在“和德”课程的具体实施中,人和少年们一定会朝着向上、向善的目标茁壮成长。

  

编辑:cqyz_pengc
主题活动更多>>
微博
地方文明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