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文明办主办
渝中社区邻居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生动实践
来源:渝中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8日

  2012年以来,渝中区创新思路、创新手段,在全区广泛深入开展“5·20邻居节”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着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一、组织化引领:政府搭台、市民唱戏、全区联动。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了政府搭台、市民唱戏、全区联动的格局,取得了较好的活动声势和效果。一是党委政府顶层设计。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幸福社区、邻里如亲”活动的意见》,把具有谐音“我爱你”的5月20日定为渝中区一年一度的“邻居节”,从总体上对活动进行了部署,促进了活动有力有序推进。二是全区上下统筹推进。区委对每年“邻居节”活动统一部署起好主导作用;各牵头部门分别针对本行业本系统制订工作计划起好协调作用;各街道各社区围绕“一街一品牌”“一居一特色”做好具体实施。三是居民群众热情参与。让社区居民唱主角,开展“邻里餐桌”、“邻里舞台”、“晒晒全家福”等易于参与、敢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真正把邻居节打造成为了居民自己的节日。

  二、系统化推进:邻里情、邻里帮、邻里安、邻里乐、邻里学、邻里颂“六位一体”。围绕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情、帮、安、乐、学、颂”六大主题活动为抓手,着力让邻里走出家门相识、敞开心门相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邻里情”传递真情。抓住居民群众的情感共鸣点,通过开展“敲门日”、楼栋谈心会、心愿结对等活动形式,增进邻里情谊。二是“邻里帮”守望相助。通过打造“幸福驿站”、楼栋“互助墙”等具有院坝特色的互助平台,发展以道德模范、社区能人等命名的志愿服务队伍,如黄和平爱心服务队、邢嬢嬢编织队等,让居民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三是“邻里安”排忧解难。通过组建“幸福找茬队”、“社区红袖章队伍”、文明劝导队伍等,加强社区警务、治安联防、矛盾纠纷等工作,以邻里互动促进社区自治。四是“邻里乐”浸润熏陶。搭建“邻里大家乐”活动平台,通过组织 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开展社区大家乐、“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让居民在引人入胜的活动中融洽感情、提升品位。五是“邻里学”明心启智。以学习型社区建设为载体,从微处入手多举措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教育,每年发动群众开展院坝“微宣讲”200余场、道德讲堂800余场。六是“邻里颂”弘扬美德。开展“邻里之星”“最美好邻居”评选,广泛褒奖身边的“平民英雄”,涌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蔡美歧、全国身边好人刘群英等重大典型,让学“星”、颂“星”、追“星”成为居民自觉。

  三、社会化延伸:邻里符号、邻里公约、文艺作品等全方位构建睦邻文化。坚持以文化人,通过加大宣传、扩大影响,不断打造睦邻文化品牌、丰富睦邻文化内涵、扩大睦邻文化的影响力,使睦邻行动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感召力。一是以邻里符号号召人。同时,邻居节开展以来,相继推出邻居节LOGO、主题歌及形象大使大赛,线上线下群众广泛参与,成功打造了代表邻居节的符号。二是以邻里公约规范人。广泛征集居民代表意见,协商制定全区《邻里守则》,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出了400条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以规范的社区制度营造出和谐的邻里关系和人居环境。三是以文艺作品感染人。用“微故事”讲述人生价值意义,“微视频”传递暖城之举,“微话题”探索道德建设命题,让文明和谐之音传遍城市的大街小巷。

  四、常态化浸润:一天的节日、一年的活动、一生的幸福。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作为一个持久工程,把邻里如亲关系的培育作为一个长期过程,通过“一天”与“一年”结合,“当年”与“长年”结合,浸润身心、引导言行,打造渝中市民“一生”的幸福。一是全年持续,常态推进。从固定的一天延续到适合的每一个节日、每一个场所,让居民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能感受到邻里相亲相爱的温馨。结合我们的节日,每年举办300多场社区百家宴;结合流动人口多的实际,成立全市首家农民工图书馆,在工地、农民工聚集地举办艺术节、联欢会,共同分享文化休闲生活。二是年年坚持,形成长效。坚持举办五届“邻居节”活动,开展文化、体育、家庭才艺等各类活动3000余场,近160万人次走出家门参与活动,日益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情感认同、对城市的精神归属、对党委政府的信任信赖。(渝中文明办)

编辑:cqyz_pengc
主题活动更多>>
微博
地方文明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