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长寿文明网 > 长寿文脉
惊叹!长寿有这么多“超级寿星”,你还不知道?
来源:      发表时间:2017-08-15

  

  “长寿”县名的得来,不仅是这一名称所带来的吉祥夙愿,更重要的是,因此孕育而成的长寿文化。

  长寿文化的孕育、形成,在长寿大地留下了大批文化的载体。主要有:与长寿县名得来的相关地址、遗址,如长寿山、长寿寨、寿山寺、罗围山、何石井。有关长寿县名得来及长寿老人的史料记载。因长寿县得名、长寿老人、长寿文化而创作的文艺作品和旅游景观,如宋代诗人陆游《剑南诗稿?寄谯先生诗序》,赞谯定“百三十岁犹存”诗;明代文学家杨慎《青城五老赞谯定》诗;清代李连英为慈禧太后40寿辰献寿用的99颗长寿县印制的《百寿图》;清代翰林汪叙涛为慈禧太后60寿辰献寿的《重庆长寿》彩幛;现代雕塑家叶荣华的《长寿老人》雕塑;长寿湖的“百寿园”和“百岁园”;菩提古镇和菩提山的百寿大道、千寿广场、万寿天梯;以及若干有关长寿文化的诗词、绘画、歌曲、影视作品和以“长寿”文化命名的“长寿湖”、“寿星广场”等。

  长寿文化的孕育、形成,使长寿大地涌现出一批长寿老人的代表和寿星群体。主要代表人物有:宋代程朱理学创建和传承人之一谯定,史料称他活了130岁还健在。明代无为法师辛唯学,128岁“端坐而逝”。

  从2008年开始,长寿区历届评选的“十大健康寿星”等。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修编的《长寿县志》列了《耆寿》篇,对当时长寿县的百岁以上的老人作了记载,称当时全县共有百岁以上的老人16人,占当时长寿县总人口8万人的万分之二,高出当时世界人口这一比例的53倍。

  民国33年(1945年)修编《长寿县志》记载:当时长寿县有百岁以上的老人共39人,另有五世同堂家庭59户,六世同堂家庭2户。

  这些史料足以证明,自宋、元、明、清朝代以来,长寿县涌现出一批批异乎寻常的百岁以上老人的寿星群体,成为中国或世界历史上有名的“长寿之乡”。而当时的长寿县,不仅具备了使人健康长寿的物质、环境、社会、风尚、习俗等生活条件,亦形成了厚重的长寿文化底蕴,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历久弥香……(原著高振声)

  记者 袁颖/整理 注:长寿区以前叫长寿县

中共长寿区委宣传部 主办 | 地址:重庆市长寿区行政中心
邮编:401220 电话:023-40246099 工作邮箱:1984272160@qq.com
copyright (c) 2015 重庆市长寿区文明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建立镜像